1925年,11岁的吴清源,被带到了段祺瑞的总理府。一盘围棋下来,他将自称“七段”的段祺瑞杀的片甲不留!段祺瑞输了之后,气得把自己关进屋子里,连早饭都没吃!然后,吴清源成了段祺瑞府上的棋客,每月领取100块大洋,专门陪段祺瑞下棋。 1925年11岁的吴清源攥着褪色长衫下摆,跟着管家穿过三进院子。 会客厅里,段祺瑞正对着棋盘擦拭云子,瞥见瘦小身影时嗤笑:"乳臭未干也配谈棋?" 三小时后,段祺瑞摔了茶盏。 檀木棋盘上黑子七零八落,自诩七段的北洋总理被孩童杀得全军覆没。 管家后来对人说:"那孩子落子像撒豆子,老爷的汗把绸衫都浸透了。"次日黎明,总理府开出每月百块大洋的聘书——这相当于北平警察局长半年俸禄。 福州三坊七巷的吴家老宅里,还留着吴清源七岁时用过的桐木棋盘。 据《福州地方志》记载,这个盐商之子三岁识字,五岁能背《玄玄棋经》,七岁在茶馆替人解围连赢三局。 父亲临终前将半本残破棋谱塞进他怀里,那是吴家三兄弟分家产时,大哥二哥都不屑要的"破烂"。 在总理府当棋客的日子并不轻松,段祺瑞发明了"论语棋"——每落一子必须引用《论语》典故。 有次吴清源下出"君子不器",气得段祺瑞掀翻棋盘。 但暗地里,总理常让管家带少年去琉璃厂淘古谱。日本棋手高部道平访华时,12岁的吴清源在古董店连赢三局,赢来的鸡翅木棋盒后来跟着他漂洋过海。 1926年段祺瑞政府倒台那夜,吴清源揣着三十块大洋逃往天津港。 日本《棋道》杂志记载,这个14岁少年在横滨码头啃冷馒头时,怀里还揣着段祺瑞送的宋代棋谱。濑越宪作初见吴清源时说:"此子眼中杀气,堪比织田信长。" 日本棋院的青石台阶上,留着吴清源练棋时的脚印。据日本棋院档案记载,他每天打谱十小时,把中国古谱与日本现代棋理融会贯通。 1933年与木谷实开创"新布局"时,两人在镰仓海边的小旅馆里,用棋子摆出星辰大海般的阵势。 十番棋的硝烟从1939年弥漫到1956年。 日本NHK电视台保存的影像里,25岁的吴清源总穿着素色和服,落子时衣袖带风。 与雁金准一对弈那日,对方在157手时突然呕血,吴清源却盯着棋盘喃喃:"此处该用黄龙士的镇神头......" 关于国籍问题,《吴清源回忆录》写道:"东京大轰炸那夜,宪兵用枪托砸开我家门。"他被迫改籍时,特意保留"吴"姓的汉语发音。 1945年华侨冲进他住宅那天,他从火堆里抢出的不是日籍证明,而是父亲传的半本《棋经十三篇》。 晚年在东京郊区的木屋里,百岁老人仍保持着福州人的饮茶习惯。 中国棋院赠送的云子他舍不得用,总摆弄着从故宫墙角抠下的半块青砖。 日本《朝日新闻》的讣告写着:"最后一位连接中日围棋血脉的大师,带着未下完的棋局离去。" 如今福州三坊七巷的衣冠冢前,常有老者摆开棋盘。青石墓碑上"棋道一百零一岁"的刻痕里,嵌着几粒仿古云子。 故宫工作人员说,角楼那块有裂纹的城砖,每年清明前后会变得格外温润,仿佛还留着少年棋圣的体温。 信源: 日本棋院《昭和棋士名鉴》 中国国家档案馆《民国围棋史料汇编》 日本NHK电视台《围棋百年》纪录片 福州文史馆《三坊七巷人物志》 人民体育出版社《吴清源回忆录》 东京大学《近代中日交流史研究》
1926年,大军阀段祺瑞和一个11岁小孩下棋,结果被杀了个片甲不留,这让他既羞又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