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同时,其妻杨氏也被送进教坊司,遭官兵蹂躏,就连他4岁的女儿也被朱棣下令,卖进了J院。 公元1402年,三十七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推进滚烫的油锅。 这个场景就像烧红的铁钉扎进历史的木板上,在六百多年后还能让人闻到皮肉焦灼的气息。 要说清楚这场惨剧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元朝色目人后裔的家族说起。 1366年出生的铁铉天生带着色目人特有的深邃轮廓,但骨子里早就浸透了儒家经义。 这个读书种子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在礼科给事中的位置上把大明礼制理得清清楚楚。 朱元璋看着这个年轻人断案如神,特意从刑部大牢里挑出几桩陈年旧案考他。 铁铉不慌不忙,把卷宗翻得哗哗响,半个月内连破三桩悬案。老皇帝摸着胡子当场赐字"鼎石",意思是说这人就像祭祀的铜鼎般稳重,像泰山石敢当般刚硬。 建文帝登基那年,三十三岁的铁铉被派到山东当参政。 这位父母官在黄河边上修堤坝,在衙门里审积案,老百姓都说济南城来了个会干实事的"铁青天"。 可安稳日子没过两年,北边就传来燕王朱棣起兵的消息。要说这朱棣也是被逼急了——建文帝削藩削到他枕头边上,再不造反就得当阶下囚。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朱棣带着十万大军把济南城围成铁桶。 当时城里守军不到三万,粮食只够吃半个月。铁铉把官服下摆往腰带里一塞,带着士兵在城墙上搬石头。 他叫人把朱元璋的画像挂在垛口,朱棣的弓箭手看见老爹的脸,手里的箭都拉不开弓。 这招把燕王气得跳脚,派人往城里射劝降书。铁铉当着使者的面把劝降信撕得粉碎,扭头就让工匠连夜打造三百斤重的铁闸门。 围城到第七十天,朱棣使了个阴招——扒开黄河大堤要水淹济南。 铁铉急得三天没合眼,带着百姓用沙包堵住城门缝,又派水性好的士兵潜水破坏燕军堤坝。 等洪水退去,济南城墙泡得发白,可愣是没让燕军跨进来半步。这事后来记在《明史·铁铉传》里,说"燕王愤甚,计无所出"。 等到他1402年打进南京城,头件事就是把铁铉从山东抓回来。 根据《明实录》记载,朱棣在奉天殿上看着五花大绑的铁铉,咬着牙问:"当日济南城头挂先帝御容,可是你的主意?"铁铉梗着脖子不答话,转身用脊梁对着新皇帝。 这个动作彻底激怒了朱棣——他让锦衣卫割了铁铉的鼻子耳朵,煮熟了塞进本人口中。铁铉满嘴流血还在喊:"忠臣孝子的肉,吃了能长力气!" 凌迟酷刑持续了整整三天,刽子手拿着鱼鳞刀片从脚腕开始剔肉,铁铉骂朱棣的声音越来越弱,可到断气都没讨过半句饶。 更狠的是朱棣让人把尸骨扔进油锅时,那具残破的身子突然在滚油里转了个圈,面朝龙椅方向。 吓得监刑官当场尿了裤子,这事在《万历野获编》里写得有鼻子有眼。 铁家的灾难这才刚开头,三十五岁的夫人杨氏被送进教坊司,这地方名义上是管宫廷乐舞的衙门,实际就是官办J院。 按《教坊司志》的规矩,犯官女眷要穿绿色粗布衣,额头上刺着"奸逆家属"四个字。 杨氏没熬过两个月就投了井,捞上来时手里还攥着铁铉的束发带。 四岁的小姑娘被卖到秦淮河的窑子,老鸨嫌她太小干不了活,转手倒卖给扬州盐商当童养媳。 铁家两个儿子也没逃过劫难。 十二岁的大儿子铁福安充军到广西河池卫,跟着戍边部队在瘴气林子里砍了八年树。七岁的小儿子铁康绮发配到湖北安陆,路上染了风寒,第二年开春就死在驿站马棚里。 最惨的是八十三岁的老太爷铁仲明,带着老伴薛氏被押往海南儋州。两位老人拄着拐杖走了八个月,到地方没半年就前后脚病死了。 要说朱棣为什么这么恨铁铉,济南城下的三个月围困是关键。据山东巡抚衙门档案记载,当年朱棣撤军时折了三万精锐,光是战马就死了八千多匹。 后来他绕道扬州南下,多花了整整两年才打到南京。等坐上龙椅想起这些损失,自然要把气全撒在铁铉身上。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济南人在大明湖畔给铁铉盖了祠堂,香火旺得把湖水都熏热了。每年清明前后,总有穿长衫的读书人在铁公祠前摇头晃脑地念祭文。 山东各地城隍庙里,铁铉的泥像被塑成红脸长须的模样,跟关公像摆在一起受香火。这事被巡按御史告到朝廷,朱棣气得摔了茶碗,可到底没敢拆这些祠堂——他刚杀了方孝孺十族,再动铁铉的牌位怕激起民变。 万历年间朝廷给建文旧臣平反,铁铉的谥号"忠定公"刻上太庙石碑。南明小朝廷追封太保,乾隆下江南时还专门去铁公祠题了匾额。 信息来源: 1.《明史·铁铉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明实录·太宗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版本) 3.《万历野获编》(沈德符著,中华书局整理本) 4.《山东通志》(清代编纂,齐鲁书社影印版) 5.《教坊司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官修档案) 6.《济南市志》(济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撰)
公元1402年,37岁的兵部尚书铁铉,被放进滚烫的油锅烹炸,同时,其妻杨氏也被送
玉尘飞啊
2025-05-27 12:57: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