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坑了!浙江,男子投资180万开了600来平方的超市,刚开7天生意火爆,每天都有几万块的营业额,不料很快被人举报,说大门不符合消防标准,老板只好关了沿街的门,不想生意立马不行了,连外卖员都找不到位置,男子很委屈:为什么同一位置的门,三楼能打开,他的二楼不能打开呢?网友:只要涉及大投资,一定需要了解各种招商情况!
浙江有一位龙老板(化名)在小区外围找了一个600多平米的二楼大商铺,付了大笔押金和一年四十万的房租,那些装修、货品也投进去了180万。 事实证明,地段真是买卖的保障,超市刚开业的七天里客流如潮,营业额一天几万块。 可好景不长,突然间就被举报了,说是沿街的那扇门违反了消防安全标准,检查人员来过之后也说了,这门不封,就等着罚款三十万。 老板无奈之下,只能老老实实把正门封了。 这一封门,二楼的超市出口转去了背面,进货、送外卖都绕了一大圈,外面想过来的顾客都找不到位置。 于是,营业额就从原来日进几万变成日进几千,外头人还以为关门装修了。 而且明明三楼的台球厅照样把门开得光明正大,轮到自己,偏偏被要求“封口”。 更别说在龙老板之前也有人在这块地方开超市,人家也没出问题。 老板找相关部门说理,人家说之前是不知道,现在有人一举报才查出来,按惯例这门的确不能开。 此事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有网友说,扶持一个企业很难,毁掉一个企业就是一句话的事。 还有网友说,但凡说是接群众举报的,举报人绝不是普通群众,大概率是竞争对手。 也有网友说,是不是有人要这个门店,但是又不想自己花太多钱搞装修。 在我看来,很多城市的管理其实都在努力平衡安全和便利,消防安全肯定不能忽视,但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透明度同样重要。 如果实际环境下存在同一栋楼不同处理的现象,是不是能让政策更公开透明一些?这样对创业者和管理部门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