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走势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短期指数虽有望迎来向上反击,但力度或相对有限,建议投资者适当控制仓位,切勿盲目追涨。具体分析如下:
一、市场走势特征
1. 指数与个股背离:当日上证综指全天维持震荡态势,而创业板指受宁德时代跌超4%拖累领跌全场。两市成交额显著萎缩1456亿元,热点轮动杂乱无章。值得注意的是,个股层面却呈现涨多跌少格局,全市场超3700只个股飘红。核电板块延续强势表现,谷子经济概念震荡上行,智能物流概念持续活跃;医药板块则集体回调,成为当日领跌主力。截至收盘,沪指微跌0.05%,深成指下跌0.41%,创业板指跌幅达0.8% 。
2. 短线情绪与板块轮动:市场高度重回4板,整体连板序列形成4-3-2梯队结构。尽管涨停家数与涨跌比相较上周五明显改善,显示短线情绪有所回暖,但板块分化加剧迹象已现。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延续涨停潮,但板块内核心个股王子新材、中洲特材尾盘出现跳水,预示后续分歧将进一步加大。同时,棕榈股份、宜宾纸业等前期高位人气股获资金修复,反映当前市场反抽仍属于老周期范畴,新周期启动迹象尚不明显。预计未来两日市场风格或聚焦于前期高位股的反包行情。
二、核心催化逻辑
1. AI平权驱动科技重估:AI平权浪潮正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这一长期核心逻辑持续成立。随着AI产业逻辑闭环形成,中长期投资趋势已然确立。尽管短期科技板块仍处于调整阶段,但科技产业突破仍是催生结构性牛市的关键力量,投资者需保持战略耐心。
2. 风险平权下的资产修复:风险平权逻辑持续强化,驱动中国其他资产修复需求。当前市场环境下,顺周期板块逐步扩容,消费股开始崭露头角,但短期尚未成为轮动主线,仅局部新消费领域存在机会。
3. 基金调仓影响资金配置:5月中旬以来,基金调仓行为对市场影响日益显著。基于比价效应,公募基金在银行、非银金融和食品饮料等板块的持仓比例显著低于沪深300权重,这一现象不仅支撑指数维持低波动运行,也对成长风格的延续性及沪深300成分股的资金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三、资金流向与热点追踪
1. 资金流向数据:5月26日,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出120.26亿元。其中,电源设备、文化传媒、食品饮料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分别流入8.72亿元、6.72亿元和5.29亿元;武汉凡谷、上海电气、鸿博股份成为当日主力资金抢筹重点,净流入额分别达5.10亿元、4.88亿元和4.61亿元。
2. 市场热点聚焦
• 科技自立主线:受中美关税博弈影响,半导体、信创、算力、机器人等科技自立相关领域成为核心主线,日内鸿蒙、半导体、算力等细分方向受消息刺激表现活跃。
• 关税协议衍生机会:出口类板块修复预期升温,化工涨价概念及并购重组、特高压、新消费等题材亦受到资金关注。
四、操作策略建议
当前市场走势符合预期判断。在海外不确定性有所缓和、国内科技产业利好频出的背景下,资金积极博弈科技与新经济(含新消费)板块反弹。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成长板块的拥挤度已回落至近年低位,反映市场对其短期涨幅预期仍较为谨慎。
综上所述,短期市场反击更多属于技术性修复,缺乏强催化的背景下,上涨动能相对有限。投资者宜保持理性,控制仓位,重点关注具备产业趋势支撑及政策催化的结构性机会,避免追高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