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山东莱阳,因为吃了败仗 ,一个叫林维良的国军军医把刚出生3个月的女儿林莉,丢给了农村的父母,自己带着产后不久的媳妇跟着国军跑了。 1948年,时年29岁的军医林维良蹲在农舍门槛上抽着旱烟,背后的土炕上躺着产后虚弱的妻子麻兰英和刚满三个月的女儿林莉。 这个生于1919年的庄稼汉子弟,靠着苦读成为军医,却在战火中面临人生最艰难的抉择。 据《中国近代史纲要》记载,1948年山东战场国民党军队已陷入全面被动。 林维良所在的卫生队在莱阳战役中伤亡惨重,撤退命令下达时,部队要求所有人员轻装简从。 看着襁褓中的女儿和面色苍白的妻子,这个当了11年军医的汉子急得满嘴燎泡。 带着母婴随军转移,途中可能遭遇炮火封锁;留在沦陷区,又担心妻女遭遇不测。 最终在开拔前夜,林维良把女儿托付给年迈的父母。 老两口守着两亩薄田,接过孙女时哆嗦着手往孩子怀里塞了块烤地瓜。 麻兰英强撑着病体给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夫妻俩跟着溃退的国民党部队向青岛方向转移。 据《国民党军队撤退实录》记载,当时从山东撤往台湾的军民约20万人,多数人以为只是暂时避战。 林维良夫妇挤在摇摇晃晃的运输舰底舱抵达基隆港时,麻兰英因产后奔波落下病根,此后常年卧床。 林维良退役后在台北万华区开了间小诊所,收入勉强糊口。 每个农历除夕,他都会用红纸包个空红包压在枕头下——这是老家给新生儿压岁的习俗。 被留在山东的林莉并未如祖父母期盼的"过两年就来接"。 莱阳解放后,村里开始土地改革,林家长辈带着孙女东躲西藏。 1955年饥荒年间,实在养不活的老人将6岁的林莉托付给前往黑龙江垦荒的同乡。 收养她的矿工夫妇大字不识,却教会她在零下30度的雪地里挖野菜充饥。 1983年秋,在河南许昌纺织厂当女工的林莉收到封挂号信。 在台湾的叔叔通过香港红十字会辗转寻亲,信里附着张泛黄的全家福:穿白大褂的林维良扶着拐杖,身旁坐着头发花白的麻兰英。 据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987年档案显示,当年10月两岸开放探亲首日,全国共受理4873宗寻亲申请。 1987年初冬的上海虹桥机场,68岁的林维良拄着拐杖不停张望。 当54岁的林莉出现时,麻兰英突然挣脱搀扶扑过去,三个踉跄摔在水泥地上。 这个分离39年的拥抱,让在场所有人都红了眼眶。后来林莉跟工友说,母亲当时抓得她胳膊生疼,"像要把这辈子的力气都用完"。 2006年台北荣民总医院的病房里,87岁的林维良已说不出话。 从河南赶来的林莉握着父亲枯槁的手,感觉掌心的老茧轻轻刮过自己手背——这是老军医常年握手术刀留下的印记。三天后,林维良在睡梦中离世,床头柜上摆着林莉三个儿子的周岁照片。 本文信源: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军队撤退实录》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两岸民间交往大事记》
1948年,山东莱阳,因为吃了败仗,一个叫林维良的国军军医把刚出生3个月的女儿
玉尘飞啊
2025-05-27 09:58:24
0
阅读:170
用户15xxx71
这还真是实事,林家49年失散的孩子,林青霞的大姐
大头茄子
ai文,还配个林青霞[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