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要?”山东济南,一记者假装喝醉找了个代驾,结果一上车就被要求扫码交300“预付款”,钱刚扫完,代驾竟然直接将消费记录删除了。
这年头,连代驾都开始玩套路了?记者暗访的视频一曝光,网友直接炸锅。300块预付款听着就离谱,更绝的是还敢当场删记录,这操作熟练得让人后背发凉。
代驾行业乱象早不是新鲜事。去年北京消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代驾投诉量同比暴涨47%,其中“乱收费”占比高达63%。某些司机专挑醉汉下手,三公里路敢收五百,消费者第二天酒醒发现账单,血压都能飙到180。
删记录这招更阴险。电子支付时代,消费凭证就是护身符。记者手机里的转账记录转眼被代驾清空,摆明了要毁尸灭迹。法律专家指出,这已涉嫌故意销毁交易证据,严重可构成诈骗。
平台监管去哪了?涉事代驾挂着某知名平台的工牌,可投诉渠道形同虚设。记者尝试联系客服,机器人回复绕了八圈就是不提退钱。这些企业吃着抽成,却把风险全甩给消费者,良心不会痛吗?
醉汉成了待宰肥羊。心理学研究证明,酒精会降低人的风险感知能力。代驾司机专挑酒后人士下手,本质上就是趁火打劫。有受害者回忆:“他看我站都站不稳,直接说‘不扫码就下车’,深更半夜让我去哪再找车?”
整治乱象必须下猛药。上海去年推行代驾“一车一码”监管,司机违规直接封号。济南这起事件曝光后,当地交通局连夜约谈平台,但光靠运动式执法远远不够。该学学深圳的做法——强制预付款进入第三方监管账户,行程结束才划转。
消费者得学会自卫。法律博主支招:转账时备注“代驾费”,立即截图并发送给亲友。遇到删记录的无赖,直接报警别犹豫。记住,你越怂,黑心司机越嚣张。
这场300块的荒诞剧,撕开了服务业信任危机的口子。当便利变成陷阱,当职业操守败给贪婪,最终买单的永远是普通人。别让“酒后找代驾”成了“酒后送人头”,监管该醒醒酒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15xxx21
先管管各种吸血的平台吧
半蓝湖水
不能打车去饭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