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彭德怀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但当我们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时,环顾左右,我确实非常害怕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彭德怀,这个名字在中国现代史上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是开国元帅,是驰骋沙场的军事统帅,是带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抗美援朝英雄。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短时间内跨过鸭绿江,投入战场,依靠高昂的士气、熟练的作战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志愿军屡战屡胜,不仅收复了失地,还一路推进到三八线乃至三七线。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彭德怀停下了脚步,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也没有因为士气高昂而盲目冒进,相反他在这样的时刻感到了罕见的担忧,他敏锐地觉察到,这样的撤退过于顺利、过于干脆,敌人并不像是放弃抵抗,反而像是在故意留出空白、引诱中朝联军深入。 最终彭德怀做出决定,停止追击,巩固防御,这是一个顶着巨大压力的选择,不仅要说服志愿军内部的一些将领和士兵接受放弃眼前战果的现实,还要面对外界和盟友的不理解,甚至苏联顾问的质疑。 这种从容和冷静,并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回顾彭德怀的一生,他历经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多次面对生死抉择。 历史留给后人的,往往是胜利的辉煌和战果的数字,但真正值得铭记的,是那些看不见的选择,是在孤独的指挥席上,在万众瞩目中,选择稳住局面、扛住诱惑、冷静下来的人。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彭德怀元帅的军事谋略
建国初,甚至有部分将帅手握几十万兵力,为何没一人敢拥兵自重?“老彭,你看这中
【4评论】【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