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腊月,一地主带300多个鬼子进山找抗联。鬼子怕迷路,边做记号边走。地主见状挠了挠头:“太君,这么走太慢了,这条路我熟悉,跟着我走不会迷路的! 1937年,北风中,一队小鬼子,在黄有为地主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深山老林,说是要去剿抗联。 三百多号小鬼子,枪刺在寒风里泛着瘆人的白光,黄有为揣着手,缩着脖子,点头哈腰地走在队伍最前头。 那鬼子小队长,骑着高头大马,不时用马鞭指指点点,嘴里叽里咕噜地吆喝着。 黄有为呢,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日语,夹杂着几句谄媚的奉承:“太君,这条道儿我熟,您就擎好吧,保准把那帮土八路给您掏出来!” 他脸上堆着笑,可那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冽。 队伍进了山,雪更深了,一脚踩下去能没过小腿。鬼子们哪受过这个罪,一个个冻得鼻涕拉瞎,嘴唇发紫。有几个鬼子兵想在路旁的树上刻记号。 黄有为眼尖,立马凑上去,带着几分惶恐和“忠心”说道:“太君,使不得,使不得啊!这山里头,抗联的眼线多得很,您这做上记号,不是明摆着告诉他们咱们从哪儿来嘛?再说了,有我老黄在,您还怕迷路不成?这条道,我闭着眼都能给您领出去!” 那鬼子队长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便呵斥了手下。他哪里知道,黄有为心里的小九九是怕他们真能摸着原路返回。 其实这黄有为,是镇上数得着的富户,家里有地有粮。 按理说,小鬼子来了,他这样的人要么想法子明哲保身,要么干脆豁出去当个顺民,甚至还能捞点好处。可谁能想到,他骨子里却藏着一股子不屈的犟劲儿。 早先鬼子进镇,把地主富户都圈起来,威逼利诱,非要他们供出抗联的下落,不然就抄家。 众人避之不及,这黄有为倒是不一般,悄悄塞给汉奸头子一包物资,换来了“带路”的机会,嘴上说着“上次他们闯入我家,劫我的粮食,我跟他们有着仇呢”。 其实他的心里却盘算着更大的局。他深知,若不反抗,这片黑土地将永无宁日。 他领着鬼子,专挑那难走的路,一会儿爬坡,一会儿过冰河。他还时不时地抬头看看天,咂摸咂摸风向,然后煞有介事地对鬼子队长说:“太君,看这天色,估摸着今儿个夜里得有大风雪。 抗联那帮小子狡猾得很,就爱在这种鬼天气挪窝。咱们得抓紧点,不然让他们跑了,可就白辛苦这一趟了。” 他这话半真半假,真在天气的预判,假在对鬼子“忠心”的表露。鬼子队长听他这么说,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催促队伍加快了脚步。 说实话,黄有为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早就跟潜伏在镇外的抗联侦察员通过气儿了,这趟“带路”,就是要把鬼子引进抗联预设的埋伏圈,一个叫做“阎王鼻子”的险峻山谷。 那地方易守难攻,一旦进去,插翅难飞。他算准了时间,算准了天气,更算准了鬼子的骄横与对地形的无知。 走了大半天,鬼子们已经累得东倒西歪,怨声载道。 黄有为指着前方一处被积雪覆盖的狭窄山口,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太君,快了,快了!过了前头那个山口,翻过两道梁,就是抗联的老窝子了!我跟您说,那帮家伙肯定想不到咱们能摸到这儿来!” 就在鬼子队伍拉成长蛇阵,刚钻进那险恶的“阎王鼻子”时,先前还只是零星飘落的雪花,突然间就变成了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地砸了下来。 狂风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打在人脸上生疼。几步之外就看不清人影,天地间一片混沌。鬼子们一下子就乱了阵脚,纷纷咒骂这该死的天气。 黄有为瞅准这个机会,趁着混乱,身子一矮,像条泥鳅似的钻进了旁边密不透风的松林里,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鬼子队长发现“向导”不见了,气得哇哇乱叫,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风雪里,上哪儿去找? 就在他们惊慌失措、进退两难之际,山谷两侧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埋伏已久的抗联战士们,如同从天而降的神兵,呐喊着发起了猛攻。 这群原本气焰嚣张的侵略者,此刻成了瓮中之鳖。在抗联战士的勇猛打击和恶劣天气的双重夹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也成了俘虏。 雪停风歇之后,黄有为从藏身之处走了出来,脸上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和坚毅。他看着抗联战士们打扫战场,默默地走到队伍中,接过一支步枪,一切好似从没发生过。 信息来源:稿报《一人将300鬼子困死深山的抗联英雄黄有文》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5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