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欧盟的强硬态度仅仅维持了1天就低头了,当地时间25日和美国方面主动通话,要求延长贸易谈判的窗口期。 而美国也很给面子,同意针对欧盟的50%关税谈判最后期限延长至7月9日。 为啥欧洲强硬不起来呢?说白了,欧洲真跟美国撕破脸,自己更疼。你想啊,欧盟内部本来就矛盾重重。 德国靠着汽车出口赚美国的钱,法国盯着葡萄酒市场,东欧国家还指着美国的能源进口呢。要是真搞贸易战,成员国之间先得打起来。 就说意大利吧,前阵子刚跟美国谈妥了液化天然气进口协议,这时候要是跟着欧盟反美,自家能源供应链就得断。 荷兰那些靠转口贸易吃饭的港口城市,更是生怕两边闹崩了影响生意。所以当欧盟委员会喊着“一致对外”时,底下成员国各打各的小算盘,根本没法拧成一股绳。 再说美国这招“软硬兼施”玩得挺溜。这边威胁加关税,那边又抛出“橄榄枝”:只要欧盟企业去美国建厂生产,关税就免了。 这话表面上给台阶,实则是挖墙脚——德国大众、宝马这些车企要是真去美国设厂,欧洲本土的就业和产业链咋办? 可就算心里骂娘,欧盟也不敢直接拒绝。毕竟美国是欧洲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每年光汽车出口就有1200万辆卖到美国,真要被50%的关税卡住,车企得倒闭多少家? 更要命的是欧洲的能源还得靠美国的页岩气撑着,要是激怒了白宫,冬天能不能供暖都成问题。 所以啊,这强硬一天的戏码,本质上是欧盟在成员国压力和美国威慑之间的无奈摇摆。 前脚还在新闻发布会上拍桌子,后脚就偷偷给美国贸易代表打电话说好话,这种“秒怂”的背后,是欧洲经济结构的致命伤。 高端制造业依赖美国市场,能源命脉攥在别人手里,政治上又各怀心思。 就像网友调侃的:“欧盟就像个攒起来的草台班子,平时吹吹哨还行,真要跟人干仗,各自先想着怎么保命。” 现在美国得了便宜还不卖乖,延长谈判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肯定要逼着欧盟买更多美国农产品和能源。 想想看,爱荷华州的大豆、德克萨斯的天然气,以后会像潮水一样涌进欧洲超市和加油站,而欧洲农民和能源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被挤占。 更尴尬的是,欧盟之前天天喊着“战略自主”,现在却在贸易战面前原形毕露——没有独立的军事保护,没有统一的能源体系,连关税主权都得看美国脸色,拿什么谈“自主”? 这事说白了,就是实力不对等的必然结果。美国捏住了欧盟的经济七寸,而欧盟既没胆子鱼死网破,也没能力另起炉灶。 所谓的“强硬”,不过是给选民看的政治表演,真正到了利益权衡的时候,该低头还得低头。
特朗普发表推文:美国工人卖血,中国工人烧厂,欧洲工人度假,世界不应该是这样。兜兜
【28评论】【7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