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向中方公开喊话,如果双方的贸易协议没有在90天内签订,那么美方就不再客气,所有的关税比例,都将恢复到4月初的水平。 5月12日,中美于日内瓦达成关税回退协议,中国将对美进口商品关税从125%降至10%,美国也将对华关税从145%下调至30%。 这一消息曾让全球市场为之振奋,美国企业更是反应热烈,从中国运往美国的货船订单激增300%。 然而,这份短暂的乐观在48小时后便宣告终结。特朗普率先改口,宣称若90天内无长期协议,美国将重启加税措施,贝森特的声明则进一步明确了美方的强硬立场。 美方频繁变脸的背后,折射出复杂的国内政治困境。自4月挑起“关税战”以来,美国国内反对声浪不断。 行业协会指出,高关税将使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承担数千亿美元;哈佛经济学家警告这会加剧通胀、削弱竞争力。 现实数据同样不容乐观:高关税实施期间,美国进口订单暴跌,特朗普的核心选民——中西部农业州民众,因中国反制关税损失惨重,支持率受到冲击。 国会内部也意见分歧,共和党人在贸易保护与选民利益间摇摆,民主党则持续批评政策缺乏连贯性。这种内部分裂,使得美国贸易政策难以保持稳定。 在施压的同时,美国并未放弃战略目标。美方坚持保留20%的芬太尼关税,拒绝将关税进一步降至10%,并在高科技领域持续加码。 在稀土领域,美国急于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拉拢澳大利亚在马来西亚建设提炼厂,但技术瓶颈使其短期难以实现自给。 面对美方的强硬姿态,中国展现出战略定力。外交部明确表态将坚决反制,随即采取实际行动:将15家美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取消其两用物资交易;10家企业被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在中国开展贸易与投资。 在农产品领域,中国暂停进口三家美国企业的大豆与原木,转而扩大与巴西、阿根廷的合作。长期以来,中国通过开拓东盟与“一带一路”市场、推动RCEP等举措,降低对美市场依赖,增强经济韧性。 这场贸易博弈已超越双边范畴,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美国的关税政策加速了供应链重构,东南亚国家承接部分产能转移,但中国在高端制造业的优势依然稳固。 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在中美间保持微妙平衡,既不愿与中国市场脱钩,又难以强硬反制美国。世贸组织则多次警示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未来90天,中美将在各自利益诉求与国内外压力下展开新一轮较量,而这场博弈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经济,更将重塑全球贸易秩序。
中国不得不防!美国3个月内囤积了大量中国货物,大概率会卷土重来与中国干,就连金灿
【105评论】【68点赞】
老陈
美国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脸和钩子是一样的 ,是没有信誉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