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位民工胡乱敲击饭盒的节奏被一个人无意间听到,谁曾想,就是这个敲饭盒

粉樱萌娃 2025-05-26 18:32:01

1983年,一位民工胡乱敲击饭盒的节奏被一个人无意间听到,谁曾想,就是这个敲饭盒的节奏经过改编后,竟然成了全国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旋律。 几个民工敲着铝饭盒从窗前走过,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惊醒了躺在床上发呆的作曲家,刚从哈尔滨艺术学院毕业的他翻身坐起,抓起铅笔在烟盒背面划出几道音符。 谁也没想到,这几道潦草的笔迹竟成了刻进中国人基因里的旋律,86版《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的雏形就在这串饭盒节奏中诞生了。 央视大楼的走廊里飘着油墨味,刚接到任务的许镜清在作曲间来回踱步,导演杨洁递过来的要求像道天书:两分四十秒纯音乐,要听见天宫飘渺又要听出石破天惊,得让观众闭着眼也能看见孙悟空翻跟斗。 办公桌上堆满揉成团的谱纸,往常行云流水的钢笔此刻像生了锈,作曲家盯着窗外的槐树叶子数了三天,愣是没憋出半个音符。 等到第四天中午,几个下工的建筑工人晃着饭盒哼小调,金属撞击声混着走调的哼唱,像把钥匙突然捅开了作曲家的灵感。 他冲到传达室借了支铅笔,趴在门卫的值班桌上把饭盒节奏记下来,当当叮当,当当叮当,这原始律动既像金箍棒砸地又像马蹄踏云,孙悟空那股子混不吝的劲头全在里头了。 录音棚里摆着全北京独一份的电子鼓,他把民工调子塞进合成器,配上琵琶轮指和编钟回响。 当小号铜管响起时,在场的技术员差点摔了耳机,电子乐混搭民乐就像炼丹炉里倒进可乐,可听着听着,所有人眼前都浮现出大圣扯着筋斗云撞破南天门的画面。 杨洁导演踩着高跟鞋冲进控制室,对着监视器上的天庭画面连喊三声"就是这个味儿"。 有位老领导拍着桌子说电子乐是资产阶级毒草,非要换成二胡锣鼓才够民族。 远在九华山拍外景的杨洁连夜写信,信纸上的钢笔字力透纸背:"艺术的事我说了算,要换音乐就先换导演!"这份死磕到底的倔劲,硬是把前卫的电子音效保了下来。 这首没名没姓的曲子随着电视剧火遍全国,观众们管它叫"灯灯等灯"叫了二十年。 直到某天有位网友留言:"云中天宫,音如迅雷,不如叫《云宫迅音》?"许镜清看到这名字一拍大腿,当即买了二十斤喜糖分给录音棚的老伙计们。 当年在传达室接电话的作曲家不会想到,这段掐着秒表写的旋律能跨过世纪,2016年人民大会堂的西游记音乐会上,七十多岁的许镜清看着台下挥舞的金箍棒荧光海,突然想起那个借他铅笔的门卫大爷。 观众席里不知谁起了个头,"登登等登"的哼唱像潮水漫过穹顶,老爷子藏在眼镜片后的眼泪,到底还是没兜住。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西游记》总作曲为内蒙古建区70周年谱曲.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

0 阅读:0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