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中国人!5月23日,广东地铁上,外国男子突然晕倒,中国姑娘直接上前把脉,然后朝周围大喊:“有没有人有糖啊”?周边乘客也纷纷帮忙,外国男子被成功救起,女生:作为医护人员,救人是本能“无论国籍 生命至上”。 5月23日,广东地铁某号线车厢内,一名外国男子突然身子一歪,直直栽倒在地,周围瞬间响起惊呼声。正在乘车的张女士(化名),作为医护人员,职业敏感让她瞬间反应——“不好,有人晕倒了!” 她快步冲上前,先蹲下查看男子状况: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已无法回应询问。张女士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抓起男子手腕把脉(她学过中医,这手“绝活”此刻派上大用场)。 “低血糖!快找糖!”她抬头朝车厢大喊,声音里透着焦急。这一嗓子,如同信号弹,乘客们纷纷行动:翻包的、递糖的、帮忙扶人的,瞬间形成一场“暖心接力赛”。 “这里有糖!”“我这有巧克力!”乘客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张女士接过糖果,迅速拆开喂给男子,同时和乘客一起将他扶起,让其坐在座位上。几分钟后,男子渐渐恢复意识,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连声道谢:“谢谢你们,中国人真好!” 这一幕被乘客用手机记录下来,发到网上后瞬间爆火。视频里,张女士跪地救援的身影、乘客们递糖时的急切、外国男子感激的眼神,让无数网友感动。“中国姑娘太飒了!医护本能+中医把脉,这操作太帅!”“满车厢的善意,不分国籍,这就是中国人的温暖!”评论区里,点赞如潮。 张女士的举动,源于医护人员的职业本能,更源于刻在骨子里的善良。“作为医护,看到有人晕倒,第一反应就是救人,不管他是谁。”她在接受采访时说。这种“生命至上”的理念,不仅是医护的操守,更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在危机面前,本能地伸出援手,不分肤色、国籍。 而乘客们的积极响应,更是“中国社会善意生态”的缩影。从地铁里的递糖,到马路上的扶老人,中国人的互助精神早已融入日常。这种“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氛围,让每一次危机都成为善意的放大器,也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有高速发展的经济,更有温暖人心的社会温度。 事件曝光后,#中国姑娘地铁救外国男子#话题登上热搜,阅读量超2亿。网友们纷纷留言:“这就是中国医护的担当,太骄傲!”“跨国救援,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善意力量。”还有人发起“学习急救知识”的倡议,希望更多人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忙。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件事激发了更多善意:有家长带着孩子重温视频,教育孩子“帮助他人是美德”;有企业为员工开展急救培训;甚至有外国网友留言:“中国,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人道主义。” 广东地铁上的这一幕,是中国善意的生动注脚。它告诉世界:中国人的善良,无关国界;对生命的尊重,刻在基因里。从医护人员的本能救援,到普通乘客的暖心接力,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这就是中国,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国度。
愿这样的故事继续上演,让中国温度,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让善意之光,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对此你们怎么看?
信源:法治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