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6岁的李开芬被活埋,这时,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冲了过来,一把拦下

菜哥说剧 2025-05-26 16:06:08

1933年,16岁的李开芬被活埋,这时,政治部主任张琴秋骑马冲了过来,一把拦下:“她才16岁,能有什么问题?快放了她!” 当时正值深秋,川北的寒风卷着枯叶掠过荒草覆盖的山岗。 李开芬被反绑双手,布鞋在泥地上拖出深痕。身后两名战士用刺刀戳着她的后背。 黄土已经埋到胸口,这个地主家的女儿突然笑出声——三天前她还戴着红袖章在苏维埃政府抄文件,转眼就被打成“AB团特务”。 更荒唐的是定罪理由:有人举报她半夜磨牙,说是“传递暗号”! 刑场上的战士举着铁锹发愣,远处马蹄声踏碎了荒原的死寂。张琴秋纵马跃过土坡,军装下摆猎猎作响。 她甩鞭抽飞战士手里的铁锹,跳下马背时靴筒里还插着没画完的作战地图。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这位莫斯科中山大学的高材生,可是徐向前都敬三分的“红军花木兰”。 “拿证据来!就凭几封查无实据的举报信?”张琴秋的质问让现场军官直冒冷汗。 当时苏区正刮起“肃反”妖风,保卫局抓人根本不需要证据,有时候路上多看两眼都会被当成敌特。 李开芬的“罪证”里,甚至包括她爱穿白袜子的习惯——说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但张琴秋敢硬刚不是没底气,她刚带女兵营端掉川军两个据点,手里握着真刀真枪的军功。眼看她要拔枪,行刑队怂了。 军官小声嘟囔:“万一是漏网之鱼…”“万一个屁!真要杀错人,你们给人家父母磕头?”张琴秋扯开李开芬的绳索,把浑身发抖的姑娘抱上马背,转头撂下狠话:“要问责找我,我是她入党介绍人!” 这场生死时速背后,藏着血色年代的荒诞逻辑。当时苏区流传着“宁可错杀三千”的极端口号,有的县三个月处决七百“反革命”,比战损还高。 张琴秋的警卫员后来回忆,她曾半夜掀了保卫局长的桌子:“照你们这么抓,明年都不用敌人打过来,我们自己就把自己埋完了!” 李开芬的命运齿轮就此转向。这个差点变成黄土堆里冤魂的姑娘,后来成了西路军妇女先锋团政委,带着1300多名女兵在河西走廊血战马家军。 活埋事件过去四十年后,已成为开国少将的李开芬重返川北,在当年刑场遗址种下一片松柏林。 看着这段历史,总让人脊背发凉。那些举着“革命”旗号的极端分子,和刑场上盲目挥锹的战士何其相似?好在总有张琴秋这样的清醒者,在集体疯狂中死死拽住人性的底线。 话说回来,要是当年多几个敢掀桌子的硬骨头,多少冤魂能重新看见太阳?

0 阅读:1
菜哥说剧

菜哥说剧

菜哥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