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9岁的杨得志新婚,迎娶了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动情

静雅果枝垂露甜 2025-05-26 14:40:12

1990年,79岁的杨得志新婚,迎娶了石莉,结婚当晚,杨老将军握着石莉的手,动情地承诺: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会尊重你,我也会尊重你! 1990年,街上却传开件新鲜事,七十九岁的老将军杨得志要娶媳妇了。 新娘子叫石莉,年纪比他小二十多岁。 这消息传出来,街坊四邻都挺惊讶,毕竟这岁数再婚的人可不多见。 不过了解老将军的人都知道,他这辈子过得不容易,早年把命都豁出去打仗,晚年也该有个人陪着说说话。 杨得志这名字在老百姓耳朵里响当当的。 他十七岁就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从井冈山打到朝鲜战场,身上枪伤炮弹片儿多得数不清。 老话儿说"打虎亲兄弟",他带着部队硬是在朝鲜把美国佬的钢盔都打瘪了。 可就是这么个铁打的汉子,到了晚年反倒成了孤零零一个人。 那还是抗日那会儿,杨得志三十出头才在延安成的家。那时候打仗的人能活过三十都是命大,他媳妇也是个不简单的,念过洋学堂的大家闺秀,放着安稳日子不过,偏要跟着游击队钻山沟。 两口子聚少离多,可感情瓷实得很。 后来全国解放了,杨得志当了大官,媳妇跟着他从南到北地搬,生了几个孩子,把家操持得井井有条。 谁能想到,眼瞅着要享福了,老太太却在七十一岁那年得了重病,没熬过去。 老伴儿一走,杨得志就跟丢了魂似的。 以前在战场上几天几夜不睡觉都没事,现在白天坐在藤椅上打盹,晚上瞪着天花板到天亮。 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虽说孝顺,可哪个能天天守着老父亲? 警卫员小张说,有天早上进书房收拾,看见老将军对着相框抹眼泪,桌上摆着半碗冷粥。 这么过了大半年,身边的老战友看不下去了。 总参的老王头亲自牵线搭桥,说给介绍个合适的。 杨得志起初死活不同意,说这把年纪再娶媳妇让人笑话。 最后还是组织上劝他:"您老为国家操劳一辈子,晚年总得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照应。" 石莉这头也让人打听清楚了,她五十五岁,在部队文工团干了大半辈子,男人早年病逝,没儿没女。 要说模样,年轻时候是团里的台柱子,现在虽然上了岁数,走起路来还跟踩着鼓点似的。 最难得的是脾气好,见谁都笑眯眯的。介绍人安排俩人在玉渊潭公园见面,石莉特意换了身浅灰色列宁装,头发梳得溜光水滑。 头回见面老将军还绷着,聊的都是国家大事。 石莉也不怯场,说到抗美援朝那会儿她在后方慰问演出,还唱过杨得志部队写的战歌。 这话可说到老将军心坎上了,当场就哼起调子来。 第二次见面约在军事博物馆,石莉指着展柜里的军功章,能把每场战役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杨得志眼睛发亮,直说没想到女同志也懂这些。 处了小半年,俩人的事就算定下来了。婚礼没大操大办,就请了几桌老战友。 证婚人念结婚证的时候,杨得志攥着石莉的手不撒开,当着大伙儿的面说:"往后家里孩子们都得敬着你,我更要敬着你。"这话说得实在,石莉当场眼圈就红了。 要说这老两口过日子,还真让人羡慕。 每天早上石莉都陪老将军在院里打太极,晌午给他念报纸,晚上守着电视机看新闻联播。 老将军胃不好,石莉变着花样熬粥,小米粥里加红枣,南瓜粥撒枸杞,厨房里药膳味儿飘得满院子都是。 有回老战友来串门,看见杨得志脸色红扑扑的,打趣说这是枯木逢春了。 可惜好日子没过上几年,1994年开春,老将军突然病倒了。 医院说是多年的老伤引发的并发症,得住院观察。石莉天天往医院跑,擦身子换衣服从不假手他人。 有护士看见她蹲在走廊里啃冷馒头,劝她注意身体,她说:"老杨就爱吃我熬的鱼片粥,得赶回去做。" 最后那段时间,老将军已经说不出话了,可眼睛总跟着石莉转。有天半夜突然清醒过来,拉着石莉的手往自己胸口按。 石莉明白这是惦记着心脏旁边的弹片伤,眼泪啪嗒啪嗒掉在病号服上。 第二天天没亮,监测仪上的波浪线就拉直了。 追悼会那天,石莉穿着黑呢子大衣站在家属席,杨得志的几个儿女围着她叫"妈"。 后来组织上安排她住进干休所,逢年过节总有穿军装的小辈来送东西。 有回记者采访她,问起这段婚姻,老太太摸着结婚照说:"跟老杨过的这四年,顶得上别人一辈子。" 如今军事博物馆里,杨得志将军的展柜旁边多张泛黄的照片,是他和石莉在玉渊潭拍的。两个白发老人挨着坐在长椅上,背后的湖水泛着金光,看着就让人觉得暖和。 主要信源:(神木新闻网——石莉:开国上将杨得志健在的妻子)

0 阅读:105
静雅果枝垂露甜

静雅果枝垂露甜

静雅果枝垂露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