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22日,宋美龄等人赴西安,途中在洛阳停30分钟,宋看到机场上军人正往轰炸机装弹药,马上跑去对刘峙说:“请你停止进攻西安,要注意委员长的安全。”,宋走后,刘峙便说:“我是奉南京统帅部的命令,你算老几。”,之后不到一年,刘峙差点被枪毙。 刘峙这辈子过得像坐过山车,前半段风风光光,后半段跌跌撞撞。 1924年跟着蒋介石混的时候,他不过是个中校营长,可东征陈炯明那会儿,带着队伍把叛军打得稀里哗啦,升到了团长。 北伐战争那阵子更不得了,汀泗桥战役打得孙传芳三个师全军覆没,老蒋一高兴直接给他升了第一军军长。 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联手反蒋,他带着部队在许昌和新郑之间硬碰硬,打完这场仗直接当上了河南省主席,那年他才38岁。 在河南当官那几年,刘峙别的本事没有,剿匪倒是有一套,全省土匪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老百姓都说这省长有两把刷子。 不过搞经济建设就抓瞎了,修路盖房这些正经事一样没干成,老蒋原本想调他去福建当剿共总指挥,他死活不乐意,最后还是何应钦帮着说情才留在河南。 这时候国民党内部搞了个"五虎上将"的名头,刘峙排第一,大伙都说他是老蒋的"福将"。 1936年西安事变闹得最凶的时候,他的表现彻底改变了命运。 当时南京城里分两派,何应钦喊着要武力解决,宋美龄哭着要和平谈判。 他想都没想就跟着何应钦走,派飞机在西安城头撒传单,六个师的部队直逼潼关。 宋美龄飞去救丈夫,在洛阳机场看见他的轰炸机装满了炸弹,语气着急的说:"你这么做会害死委员长!" 没曾想竟被他当场怼回去:"我是听南京指挥部的命令,你算老几?" 后来老蒋平安回来,看见他在洛阳机场拉横幅欢迎,气得当场撕了条幅。 这事儿不光得罪了宋美龄,还让老蒋起了疑心,说起来他也是死脑筋,明明知道宋美龄是老板娘,还非要跟着何应钦瞎掺和。 从这以后,他在老蒋心里的地位一落千丈,陈诚、汤恩伯这些少壮派开始冒头。 抗日战争一打响,他的好日子彻底到头,1937年10月带着第二集团军守保定,他还按着十年前的老套路布防,结果被日本人的机械化部队打得找不着北。 部队溃败时他跑得比兔子还快,从保定一路逃到开封,得了个"长跑将军"的绰号。 宋美龄气得跟老蒋说要枪毙他振军心,最后还是何应钦出面保下来,调去洛阳管新兵。 不过,抛开这些不说,他在后方搞后勤还真有点本事,洛阳待了两年招了五万新兵,整编出个九十军。 可他早被日本人吓破了胆,听说要调去宜昌守长江防线,连夜找关系调到重庆当卫戍司令。 1941年重庆大隧道惨案,他这防空司令当得稀里糊涂,防空洞里闷死几千老百姓,报纸上天天骂他是"杀人犯",要不是何应钦和钱大钧力保,这顶乌纱帽早就丢了。 抗战快结束时老蒋又想起他,派去第五战区当司令长官,结果上任不到俩月就把老河口给丢了,要不是日本投降得及时,估计又要背口黑锅。 解放战争时期更离谱,老蒋居然让他当徐州剿总司令,这位置可比卫立煌、傅作义那些名将的担子还重。 果然淮海战役一开打,五十万大军说没就没了,国民党半壁江山就这么葬送在他手里。 败退台湾后刘峙过得挺惨,先是在香港躲了三年,后来跑到印尼当小学老师。 1953年回台湾挂个闲职,整天窝在台中小房子里写回忆录,当年那个威风凛凛的上将,最后连出书的钱都凑不齐,只能油印几十本送给老部下。 1971年死的时候冷冷清清,连个像样的追悼会都没办,要说这人一辈子,前半段靠打仗往上爬,后半段因为不会打仗倒大霉,真是成也军事败也军事。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网《国民党军中的“不倒翁”峙》 吉安市人民政府官网《刘峙——国民党上将、蒋石“八大金刚”之一》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5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