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农妇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二十六年后,这

青铜编年 2025-05-26 14:00:30

1933年,主席躲进农妇家。农妇说:“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 二十六年后,这份勇敢的守护,换来了她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荣耀。

陈发姑,1905年出生在江西瑞金一个贫困的家庭,幼年丧母,父亲过世前将她托付给朱家做了童养媳。她和丈夫朱吉薰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赣南地区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他们靠着几块贫瘠的土地艰难维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建立,“扩红”的号角吹响,朱吉薰投身革命,陈发姑虽然心有不舍,却坚定地支持丈夫的决定,亲手缝制军装,目送他奔赴战场,只留下句“我等你回来”。此后,她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操持家务,辛勤劳作,日子过得异常艰辛。每夜,她都在昏黄的灯光下编织草鞋,寄往战场,期盼着丈夫平安归来,心中始终坚信革命能给百姓带来希望。

严冬时节,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毛泽东在转移途中来到陈发姑村庄,寻求庇护。她毫不犹豫地将毛泽东藏匿在地窖,用干草掩盖。很快,国民党士兵闯入搜查,陈发姑镇定自若地指着屋内,重复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你们要找的人,在我家!” 士兵们搜查时,她巧妙地用计策掩护了毛泽东,最终骗过了敌人。危机过后,毛泽东对她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而陈发姑只希望红军能够取得胜利。这次惊险的经历,成为她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苏区沦陷,国民党对支持红军的百姓进行残酷报复。陈发姑的家被洗劫一空,田地被霸占,亲人遭受迫害,但她始终坚守秘密,未曾泄露任何红军信息。她日夜盼望丈夫归来,每年都编织一双草鞋,默默等待。她靠着采集野菜、捡拾柴火艰难生存,清晨总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眺望,面对村民的劝说,她始终坚持:“吉薰为革命去了,我得等他。” 岁月的流逝让她华发染霜,但她对丈夫和革命的忠诚从未动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寻找那些曾支援红军的群众。1955年,工作人员找到了陈发姑,告知她毛主席邀请她去北京。她怀揣着多年为丈夫积攒的草鞋,激动不已。1959年国庆节,她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毛泽东再次重逢,两人紧紧握手,感慨万千。陈发姑说:“你们让穷人翻身了,我谢谢你们。我一直等着吉薰,可他没回来,这些草鞋,留给他。” 毛泽东深受感动,称赞她和朱吉薰都是革命的英雄。这次重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人民与领袖深厚情谊的见证。

0 阅读:24
青铜编年

青铜编年

青铜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