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祭》 时维仲夏,序属端阳。榴花照眼,蒲剑悬门。天地氤氲而蕴正气,江河浩荡以

流水无情坊 2025-05-26 12:03:01

《端午祭》 时维仲夏,序属端阳。榴花照眼,蒲剑悬门。天地氤氲而蕴正气,江河浩荡以涤尘裳。谨以香艾为笔,菖叶作笺,追屈子之孤忠,祭楚魂之烈魄。 第一章·汨罗遗响 观夫屈子行吟泽畔,披发临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郢都之倾覆;「謇朝谇而夕替兮」,愤佞语之如蝗。 佩兰芷而冠岌岌,携琼瑶以涉沅湘。 九章赋罢,星斗尽收忧国泪;天问声残,鱼龙俱咽断肠章。 终抱石沉碧浪,留皓皓之白;甘焚身作炬,照察察之芒。 自此江涛化琴瑟,千年犹奏《怀沙》曲;粽叶裹丹心,万里同飘角黍香。 第二章·俗承古意 于是龙舟竞渡,鼙鼓喧阗。 棹影劈开千载浪,旌旗卷起九歌烟。 稚子缠五色丝于腕,老妪悬朱砂囊于肩。 雄黄酒酹三闾庙,驱邪祟;艾草符镇百姓门,佑平安。 至若糯雪藏珍,枣赤如丹点雪;竹衣裹玉,荷香透叶弥鲜。 一口甜咸皆是念,半枚青粽即丰碑。 第三章·魂铸国脉 慨其文脉绵延,精魂不朽。 贾生投书吊湘水,太白举杯邀诗魂。 正则风骨,凝作华夏脊梁;楚骚遗韵,化成赤县龙鳞。 今我辈临江酹月,非独怀古,更为明志: 守察察之身,持皓皓之节;继求索之志,存忧乐之心。 看汨罗波涌,正接银河星汉;听端午鼓震,恰应时代强音! 重五之祭,岂止民俗之欢?实乃精神之浴。 粽香透纸,犹闻屈子呵壁问天;鼓点穿云,恍见英魂驾凤回銮。 今撰此赋,惟愿: 诗魂长佑山河秀,正气永存天地间! 注:本文以赋体四六骈散结合,融《楚辞》意象与端午民俗,既引《离骚》《九章》原句,亦化用龙舟竞渡、粽叶裹情等典故,通过「香草-浊世」「肉身-诗魂」「古俗-今承」三重对照,构建跨越时空的精神祭坛。末章「星汉」「强音」之喻,呼应新时代文化传承命题,暗合《天问》探索精神。

0 阅读:0
流水无情坊

流水无情坊

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期待与您共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