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马皇后出殡,狂风暴雨不止,朱元璋大发雷霆:“雨若不停,送葬人全部陪葬!”在场的人吓得瑟瑟发抖,此时宗泐法师说了一句话,救了众人。 宗泐是僧人,可他比道衍还传奇,胡惟庸谋逆案总共牵扯了十多个和尚,宗泐就是里面地位最高的和尚,别的和尚都死了,就这个和尚没进大牢也没抄家,养老病死,这人究竟什么身份,一句话救了众人,还能从谋逆案中脱开身? 马皇后名声在外,跟朱元璋夫妻和睦,朱元璋有多凶残,马皇后就有多善良,跟朱元璋的性格形成完美的互补,也是朱元璋火爆脾气的消防栓。 朝廷上上下下都很佩服马皇后的品行,朱元璋晚年跟唐太宗差不多,对曾经打天下的手下虽然重用,但不信任,总是想着法的给朝臣来一套狠的,要不是马皇后,恐怕明朝四大案多出几大案也不一定。 虽然马皇后贤良,但马皇后颇为短命,明朝建立没多久重病,对养身体也不怎么上心,很快就一命呜呼,可那几年天气不太好,暴雨时常发生。 马皇后很长时间都不能下葬,天气还持续恶化,让本就难过的他更生气,现在没人管着他,朱元璋厉声咆哮,一点都不管马皇后生前的遗言,:要放宽心,不能疑神疑鬼。 谁都不敢上前劝阻朱元璋,要是有人敢触了朱元璋的霉头,真的敢大开杀戒,宗泐就站了出来,他得给朱元璋一个台阶下。 明朝二僧极为凶猛,一个跟谋逆案牵扯到一起,一个真的帮助朱元璋儿子谋逆,分别是宗泐和道衍,道衍还是宗泐亲自指派给朱棣当老师的。 这个时期的宗泐地位非常的高,佛教的扛鼎人物,天下僧人没有不信服宗泐的,他的学问也是当时最高深的,朱元璋就是看到了宗泐的影响力,亲自邀请宗泐到朝廷任职,当朱元璋的老师,总管天下寺庙,算是朱元璋的信臣,也是朱元璋节制天下寺庙的联络人。 他为什么敢站出来让朱元璋消消气,因为他并非文臣出身,跟朝廷百官没有一点勾连,权力全部都维系在皇帝的赏赐上,二来他德高望重,不怕被杀,朱元璋杀观音无所忌惮,因为他们没有现实根基,但宗泐在僧人中的地位太高,三来朱元璋也是僧人,俩人有共同语言。 “皇上,你息怒啊,哪怕是上天也为皇后般贤惠的女子逝去而悲伤,宁要保重自己的龙体。” 一番话连打带消,给个台阶,而后表明马皇后这情况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接受的,再给朱元璋戴个高帽。 要说朱元璋生气,气冲头顶,可要为这点小事触怒众臣,那也太不值当了,在马皇后的面前起刀兵,恐怕会让马皇后更加悲伤。 不管宗泐说了怎样的话,这阴天还真没了,朱元璋此时还并未变成屠夫,自然也就消了气,然后对宗泐加封,算是对宗泐的表彰。 朱元璋自己没有文化,但知道治理天下不能总是打打杀杀的,得让儿子们学些手段,马皇后死后,这样的想法愈发浓烈,让宗泐找了十多位僧人亲自教导他的儿子们。 道衍就是其中之一,要说道衍跟宗泐年岁也差不了多少,都是元朝时期就出名的优秀僧人,道衍是学的帝王术,报的帝王家,一心想把能力发挥出来,可以说宗泐间接促进了朱棣靖难。 虽然宗泐是僧人,但他也并非无欲无求之人,在朝廷当官当时间长了,总会有些自己的想法,跟胡惟庸经常联络,但话说回来,以胡惟庸当年的官位,只要是商讨国家大事都少不了跟胡惟庸沟通。 只要跟胡惟庸有亲密联系,就会被朱元璋调查,宗泐通虏,跟胡惟庸勾连,通虏就是所谓的勾连西域小国谋反,跟李善长一样,宗泐也是十几年后被发现的,但宗泐死不屈服,坚决不承认自己的罪名。 毕竟人家是寺庙的话事人,干这完全没有必要,其他招供的人都被斩杀,宗泐最后却只被抹除了官身,继续当一个和尚安然病死。 信息来源:【何孝荣】元末明初名僧宗泐事迹考
1382年,马皇后出殡,狂风暴雨不止,朱元璋大发雷霆:“雨若不停,送葬人全部陪葬
幽梦入怀情亦真
2025-05-25 21:51:00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