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末在卡拉奇航展上展示“枭龙”最新规划模型后,近日巴基斯坦又携JF - 17 PFX方案亮相兰卡威航展。看来,巴基斯坦在“枭龙”项目上收获颇丰,打算在隐身时代继续秉持“中巴联合低成本战斗机”的理念。
“枭龙”项目前期虽历经波折,但巴基斯坦空军对现状颇为满意:70架早期Block1、50架Block2加上20多架Block3,已成为其空军的中流砥柱。而且,该机由巴基斯坦本地组装生产,大幅降低了采购和使用成本,对经费紧张的巴基斯坦空军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在刚刚结束的印巴空战中,“枭龙”表现卓越,在南方成功威慑印度航母,令对手不敢轻举妄动;在北方越境发射反辐射版CM - 400AKG,重创印度S - 400,功绩仅次于歼 - 10CE。
鉴于这样的成绩,巴基斯坦计划在“枭龙”基础上研发低成本五代机,倒也在情理之中。不过,目前所见的JF - 17 PFX技术规划要求过高,若想在2030年实现量产,恐怕困难重重。具体而言,JF - 17 PFX计划配备两台涡扇 - 19发动机、全新升级的雷达和航电设备,主力武器为射程约400千米的“霹雳 - 17”出口版,可视为“简化隐身布局的歼 - 35”。这一思路与韩国KF - 21相似,但未采用“半埋”式弹舱这般激进的设计,更像是在四代半“枭龙”Block3的基础上,强化隐身性能并增加一台发动机。
坦白讲,我并不看好这一方案。雷达和航电升级并无问题,“枭龙”Block3在这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只要控制数量,经济成本尚可承受。然而,单发变双发绝非易事。此前外界还嘲笑特朗普想在单发F - 35基础上衍生双发F - 55呢。从气动布局角度看,这一改动几乎意味着重新设计,不仅需中航工业主导,研发成本也将大幅攀升,巴基斯坦未必能够承受。此外,轻量级隐身化的思路也并非轻而易举。
自隐身战斗机问世以来,各国都在探索如何将隐身技术应用于四代机,如著名的美制F - 15SE“沉默鹰”。该型号采用了外挂武器弹舱、吸波材料等高端技术,试图在成熟装备基础上打造一款接近五代机的战机。但相较于投入的巨大成本,F - 15SE的隐身收益并不理想,最终黯然退场,反倒是常规定位的F - 15EX获得了美国空军的认可。JF - 17 PFX在隐身领域的技术规划虽不如F - 15SE激进,但也高估了非隐身布局向隐身转变的性能提升,低估了所需付出的代价。
相比之下,达索公司面对这一趋势,选择强化无人僚机和作战系统,以应对隐身战斗机的威胁。这一思路与国内发展歼 - 35乃至六代机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巴基斯坦空军已通过歼 - 10CE部分融入了这套体系,不应轻易放弃。因此,更理智的“枭龙”升级方案应是:保持整体布局基本不变,借鉴歼 - 10CE的理念,将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RCS)控制在1左右,同时积极拓展无人僚机。其核心思路不应是单独与五代机对抗,而是作为歼 - 35E的辅助力量,融入新的空中作战体系。
至于“霹雳 - 17”出口版,短期内应不会对外供应。其400千米的有效交战距离对体系配合要求极高,若连400千米外的目标都无法发现,又何谈击落呢?目前所见的JF - 17 PFX,更像是巴基斯坦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非经过充分讨论和验证的成熟方案,尽管改进“枭龙”的思路本身并无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