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两个人,他们毫无血缘关系,他们甚至不同国籍,但他们却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他们有着13年相濡以沫,互相陪伴的美好记忆,他们之间的故事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他们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呢? 郑州福寿园内,2013年的清明节阳光洒落在一座特别的墓碑上。一位30多岁的中国男子站在墓前,泪水止不住地滑过面颊。这本是亲人追思的时刻,却让过往的行人倍感诧异——墓碑上的遗照并非中国面孔,而是一位深眼窝、高鼻梁的西方老人,笑容温暖如春。 为何中国的墓园会安葬一位外国老人?这位悲痛的中国男子又与他有何关联?这一切,还要从14年前那个伦敦的偶遇说起。 1999年,19岁的宋杨赴英求学。离乡背井的他在陌生国度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那天,他搭错地铁来到伦敦西郊,心情跌至谷底。就在他沮丧地坐在地铁站长椅上时,一位老人一步三晃地走来,背佝偻着,手中拎着沉重的购物袋。 看到老人吃力的样子,宋杨不由自主上前搀扶,帮他提过袋子一同上了地铁。这位名叫汉斯的老人连声道谢,两人很快攀谈起来。一次简单的帮助,让素不相识的两个人有了交集。 汉斯家靠近泰晤士河与皇家植物园,地段优越,但屋内却杂乱不堪,角落堆满杂物,暖气还是坏的。可让宋杨意外的是,汉斯虽然家务不行,却诚挚地为他准备了蔬菜沙拉和三明治,还敞开心扉讲起自己的故事。 "我3岁丧母,继母经常虐待我,父亲从不维护。"汉斯轻声说道,"十几岁时我就离开了家,辗转德国、埃及、美国和西班牙艰难求生,睡过桥洞,捡过垃圾,直到26岁在英国皇家歌剧院找到工作,才结束了漂泊。" 听着汉斯讲述,宋杨为这位老人的孤独而心酸。他主动为汉斯做了一顿简单的炒菜和荷包蛋。"几十年来,你是第一个为我做饭的人。"汉斯感动地说。 几天后,汉斯打来电话:"宋,过来一起住吧,不用付房租,我们互相帮助,生活费平摊。"对宋杨而言,这无异于雪中送炭,他欣然接受。从此,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日子。 200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改变了两人的关系。宋杨被一辆巴士撞飞,牙齿掉落,下巴骨折,满面鲜血被送入医院。当他从昏迷中醒来,看到的是年迈的汉斯忙前忙后找医生找护士,一双一直有旧疾的双腿,在这紧急时刻却如健步如飞。那一刻,宋杨湿了眼眶,他知道汉斯已经把他当作真正的家人。 三年里,汉斯不仅照顾宋杨康复,还出钱请了最好的律师,帮他起诉巴士公司,最终为他争取到应得的赔偿。从此,宋杨在心底许下承诺:一定让汉斯安享晚年。 跨海牵手,归家天伦 2007年9月,手握硕士毕业证的宋杨站在伦敦机场,一步三回头。八年的英国求学生涯即将结束,他却迟迟不肯踏上归途。汉斯知道他的心事,笑着推了推他:"宋,放心回去吧,待天气暖和,我就去看你。" 离别前,宋杨在家里贴满了大大小小的纸条,囤了几柜子即食罐头,还恳请邻居多多照顾汉斯。安排好一切,他才依依不舍地踏上回国的旅程。自此,两人只能通过电话来传递彼此的思念。 因为有七小时的时差,汉斯的越洋电话常常在宋杨深睡时响起。宋杨从不埋怨,总是耐心爬起来聆听老人的日常琐事,告诉他刮脸刀放在哪里,袜子在哪个抽屉。为了不让宋杨担心,汉斯从不提及自己的困难。直到有一天,宋杨接到邻居的电话:"汉斯酗酒把股骨头喝坏了,现在瘫在床上下不来了。" 多年前,宋杨曾劝汉斯戒酒成功。如今他离开后,老人又陷入孤寂,只能借酒消愁。宋杨火速联系伦敦医院,得知汉斯必须接受手术治疗。但汉斯无法独自前往医院做术前检查,更没有人能在术后照顾他。 沉思再三,宋杨决定把汉斯接到中国。家人对此颇有顾虑:"他是外国人,如果出了事,责任不好担啊。"还有人提议让汉斯在英国做完手术再来中国,毕竟那里是免费医疗。 但宋杨考虑的更远:"如果手术后有后遗症,汉斯就无法申请签证来中国。那我答应照顾他一生的承诺就会落空。"家人见他心意已决,不再反对。2008年6月,宋杨托朋友把汉斯接到了中国。 半年不见,汉斯整个人瘦脱了相,气息奄奄地靠在轮椅里,须发蓬乱,两颊凹陷,西装显得异常宽大。看到这样的汉斯,宋杨再也控制不住泪水,紧紧搂住这位异国"亲人"。
有这样两个人,他们毫无血缘关系,他们甚至不同国籍,但他们却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亲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5-25 18:10:32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