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3岁女孩从浙大保送清华读研。在回青岛火车上,她爱上一个35岁的憨厚

睿哲吃瓜酱 2025-05-25 16:42:14

1988年,23岁女孩从浙大保送清华读研。在回青岛火车上,她爱上一个35岁的憨厚男人。父母嫌弃男方学历低且异地,男人当场辞职,前往北京陪女孩读研。结婚后,女孩31年没做家务。丈夫:她做家务是对才华的浪费!

陈薇,1966年出生在浙江金华,小时候跟着爸妈搬到青岛。她家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在机关上班,从小就给她灌输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陈薇没辜负这份期望,学习成绩一直拔尖。1984年,她考进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那可是当年顶尖的学校之一。四年苦读,她成绩优异,1988年直接被保送清华大学读生物化工硕士。这在当时绝对是件牛气的事儿,能从浙大保送到清华的,那得是真学霸。

1988年春天,陈薇坐火车回青岛探亲,手里拿着一本生物化学教材埋头看书。坐在她对面的麻一铭,35岁,是青岛啤酒厂的技术员。他没啥高学历,工作也就是修修机器、调调设备,日子过得平平淡淡。那天他看陈薇看得入神,觉得这女孩气质不一样,忍不住搭了句话。从青岛的海风聊到啤酒厂的流水线,两人聊得投缘。火车到站前,麻一铭留了个地址给她,说有空可以写信。这就是他们故事的起点,没啥浪漫铺垫,就这么简单开始了。

之后,两人靠着书信联系上了。麻一铭的信写得实在,讲讲厂里的加班、青岛的天气啥的,没啥花言巧语,但句句透着真诚。陈薇回信会聊聊实验室的事儿,偶尔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几个月下来,麻一铭攒了点钱,开始跑北京看她。陈薇带他在清华校园转悠,他拎着瓶青岛啤酒当礼物,俩人聊得不亦乐乎。麻一铭不懂科研,但听着陈薇讲实验,他总能点点头,表示支持。那时候异地恋不容易,可他愣是用行动缩短了距离。

感情好了,陈薇带麻一铭回家见父母,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她爸是教授,看不上麻一铭这啤酒厂工人,觉得学历太低,没前途;她妈更直接,嫌他比陈薇大12岁,还隔着青岛和北京两地,日子咋过啊?家里气氛僵得不行,父母觉得陈薇这么优秀,找个门当户对的才对。可麻一铭没退缩,当场表态:“我辞职去北京陪她。”没几天,他真收拾行李走了,把青岛的工作扔下,跑到北京重新开始。这一步,彻底让陈薇感动了。

到了北京,麻一铭没啥技能傍身,只能靠体力吃饭。他找了份机械厂维修工的活儿,每天穿着工装,修机器修得满手油污。工资不高,但够他俩简单过日子。陈薇读研忙得脚不沾地,他就在出租屋里收拾家务,洗衣做饭全包了。1992年,陈薇硕士毕业,俩人在青岛结了婚。婚后,麻一铭还是那句话:“你搞科研是大事,家务我来。”他不觉得这有啥了不起,就是觉得陈薇的才华不该被生活琐事绑住。

结婚后,陈薇的事业越走越顺。1998年,她考进军事医学科学院读博士,后来留那儿当了研究员。2003年非典来了,她忙着研发诊断试剂,麻一铭就在家做好饭等她。2014年埃博拉疫情,她跑去西非搞疫苗,麻一铭当志愿者跟着,帮着干杂活。2020年新冠疫情,她54岁还冲在一线,带着团队研发疫苗,麻一铭在家守着,视频里叮嘱她别太拼。疫苗成功后,陈薇拿了“人民英雄”的称号,她自己说,没麻一铭这么多年撑着,她走不到这步。

从1992年结婚到2023年,31年过去了,陈薇没做过一次家务。不是她懒,是麻一铭不让。他总说:“你做饭洗碗多浪费时间啊,你的脑子得用在正地方。”这话听着糙,但特实在。陈薇把精力全扑在科研上,家里的大小事麻一铭一肩挑,连儿子上学的事儿他都管得妥妥的。儿子后来也学了生物技术,算是继承了妈的衣钵。这一家子,靠的就是麻一铭这份踏实的支持。

0 阅读:145
睿哲吃瓜酱

睿哲吃瓜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