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美国提前一年造出的新核弹,不仅破坏力是炸了日本广岛原子弹的20倍以上,而且预计在5月下旬批量生产,一旦北约盟国获得美国授权,甚至还可以共享……
最近有消息说,美国提前一年造出了一款新核弹,叫B61-13,这玩意儿的破坏力是当年炸广岛原子弹的20多倍,而且预计5月下旬就要批量生产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一旦北约盟国获得美国授权,甚至还能共享这种大杀器,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又藏着什么猫腻呢?咱们得好好捋一捋。
咱先来说说这新核弹的威力,广岛原子弹的当量是1.5万吨TNT,而B61-13的最大当量能达到36万吨,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24倍。这么说吧,当年广岛原子弹把整个城市几乎夷为平地,那B61-13要是炸起来,破坏力可想而知。
而且,它还不是那种简单的“傻大粗”,而是专门针对地下坚固目标设计的,比如说,它能穿透60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或者30米厚的花岗岩层,专门用来对付地下指挥中心、导弹发射井这些深埋的军事设施。
这就意味着,就算你把重要目标藏在地下,它也能给你“揪”出来。
再说说生产计划,按照美国能源部的说法,B61-13的首枚实弹已经提前一年造出来了,而且5月下旬就要开始批量生产,这速度够快的啊,提前一年就把东西造出来了,看来美国在核武器研发上的投入和技术储备确实不一般。
不过,这也让人不禁想问,美国这么着急忙慌地量产这种大威力核弹,到底想干啥?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北约的核共享机制了,北约有个传统,就是美国在一些欧洲国家部署核武器,一旦发生战争,这些国家可以使用美国的核武器。比如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土耳其和荷兰这些国家,就储存着美国的核弹。
不过,B61-13和之前的型号不太一样,它不会部署在欧洲国家的基地,而是只存放在美国本土,而且只能由美国的战略轰炸机投掷。这是为啥呢?可能是因为B61-13的威力太大,美国不太放心让其他国家掌握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B61-13不共享,但美国之前的B61-12核弹还是可以由北约国家的战斗机携带的,这就意味着,北约的核共享机制依然存在,只是B61-13换了个方式参与而已。
那么,美国搞出这么个大杀器,背后的战略意图是啥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主要是针对俄罗斯和中国,俄罗斯这些年一直在加强自己的核力量,而中国的地下核设施也让美国很头疼,B61-13的穿透能力和高精度打击能力,就是专门用来对付这些目标的。
美国国防部多次强调,B61-13是为了应对对手强化地下设施的趋势,说白了,就是想通过这种核武器来抵消中俄在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中的优势。
不过,美国的这一举动可把国际社会吓坏了,俄罗斯直接谴责这是核讹诈,联合国也警告说这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中国更是多次呼吁美国摒弃冷战思维,停止这种危险的行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曾表示,中方坚定维护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基石的国际核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敦促有关国家废除“核共享”安排,撤出在欧洲部署的大量核武器。
从技术角度来看,B61-13确实有不少先进的地方,它采用了惯性导航系统和尾部制导套件,打击精度比老型号提高了不少,而且,它的当量可以调节,最小能降到300吨,这样在战术层面就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不过,这种可调当量和高精度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门槛,以前用核武器那是同归于尽的事儿,现在美国好像想把核武器变成一种可以在常规冲突中使用的“精确打击”武器,这可太危险了。
另外,B61-13的造价也不低,单枚造价超过2800万美元,这还不算上配套的制导套件,这么烧钱的玩意儿,美国为啥还要大批量生产呢?
一方面,这是为了保持美国在核力量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潜在对手施加压力。不过,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精神,还可能刺激其他国家加速核武研发,让全球安全局势变得更加不稳定。
总的来说,美国提前量产B61-13核弹,既是技术上的升级,也是战略上的调整,它反映了美国在大国竞争中的焦虑,以及试图通过核威慑来维护自身霸权的意图。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反而可能引发新的军备竞赛,让世界离无核化的目标越来越远。在这个时候,国际社会更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抵制这种危险的行为,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和平、安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