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中国“封锁”失败?美国专家直言,中国很聪明,买稀土需填写最终用户,进一步封堵漏洞,美国可能也没想到,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后,中国稀土管控更严了……
首先,中国对稀土的管控,从来就不是简单的 “一刀切”。就像美国专家说的,中国很聪明,要求买稀土的人必须填写最终用户信息,这招儿直接卡死了稀土流向军事领域的漏洞。
比如说,你要是买稀土去造手机零件,那没问题;但要是想偷偷摸摸拿去造导弹,门儿都没有。这种精准管控就像给稀土出口上了把 “智能锁”,既不影响正常贸易,又能把战略资源攥在手里。
再看马来西亚的情况。虽然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建了重稀土分离厂,还嚷嚷着要供应美欧,但实际效果可能没那么理想。先不说他们的生产成本 —— 中国江西的稀土加工成本每公斤只要 4 美元,莱纳斯在马来西亚光电费就每公斤 7 美元,价格上就输了一大截。
而且,他们的年产能只有 1500 吨,连中国重稀土年产量的 1% 都不到。就这点儿量,在全球市场上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核心设备 —— 离心萃取机,还得从中国进口。要是中国哪天不卖设备了,他们的生产线就得停工。
有人可能会问,那马来西亚自己不能搞技术突破吗?难啊。稀土加工技术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琢磨出来的。中国花了几十年时间,从开采到分离再到精炼,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光稀土萃取专利就有 439 项,掌握着全球 90% 的精炼产能。
马来西亚想绕过中国技术,简直比登天还难。就像他们想提炼全部 17 种稀土元素,可目前只有中国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的消息一出来,中国稀土管控反而更严了。一方面,打击走私的力度空前加大,2025 年前四个月就查获了 80 亿元的走私案值,同比增长 300%。
另一方面,国内稀土资源整合也在加速,南方稀土资源集中度已经超过 80%,形成了 “南重北轻” 的高效管控格局。
更绝的是,中国还在推动稀土回收技术,目标是 2030 年回收率达到 40%。就算矿产资源有限,通过回收也能保持供应链稳定。
还有个大招儿可能很多人没注意到 —— 中国正在联合巴西、俄罗斯等国组建 “金砖稀土联盟”。这些国家的稀土储量加起来占全球 40%,而且已经启动了跨国联合勘探项目,每年能新增 3000 吨重稀土产能。这就相当于在全球范围内织了一张更大的资源网,把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不是在研发无稀土永磁体吗?没错,Niron Magnetics 公司确实搞出了铁氮材料的永磁体,但试验产量一年才 5 吨,而且性能能不能达到稀土永磁体的标准还不好说。就算技术成熟了,要大规模替代稀土,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中国自己也没闲着,中科院研发的无稀土永磁体预计 2026 年就能商用,到时候说不定又是一场技术革命。
说白了,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早就不是简单的出口限制,而是形成了从开采、加工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充其量也就是市场上多了个 “小玩家”,根本动摇不了中国的主导地位。
相反,这事儿反而提醒中国要进一步堵漏洞、强技术,让稀土这张 “王牌” 攥得更紧。
美国专家说中国聪明,还真没说错 —— 中国这招儿 “以攻为守”,把稀土管控变成了一场精密的战略博弈,让对手想破脑袋也找不到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