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最委屈的武将就是吕布,他被人们骂了上千年,在汉末将门阀横行的时代,做事讲人脉,晋升靠推荐,吕布出身底层,接常理,他大概率会在乱世中当无名小卒,但老天却赐给了吕布一身的本领,这样的他怎么能甘心只做丁原帐下一个小小的主簿呢,说是义子,实质上只是个好用的棋子,而吕布的错,无非就是不想当“牛马”,最后还输了而已! 世人皆骂吕布“三姓家奴”,却鲜少有人想过:在那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乱世,底层出身的猛将,又该如何打破命运的桎梏?吕布的悲剧,或许从他握起方天画戟的那一刻,就已注定。 东汉末年,门阀大族垄断上升通道。袁绍一声令下,十八路诸侯响应;荀彧、郭嘉这类谋士,若非出身世家,很难进入曹操的核心决策层。反观吕布,出生五原郡寒门,既无家族荫蔽,又无举荐门路,即便武力冠绝天下,也只能在丁原帐下做个主簿,靠微薄的文书工作换取温饱。这样的处境,恰似一匹困在马厩里的千里马,空有驰骋千里的能耐,却被缰绳牢牢束缚。 当董卓以赤兔马、金珠财宝相诱,与其说吕布为利背叛,不如说是他在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杀掉丁原、投靠董卓,本质是试图用武力敲开权力的大门。但在世家大族眼中,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无异于僭越。他们可以接受袁绍家族“四世三公”的权力更迭,却无法容忍寒门出身的吕布打破游戏规则。 白门楼殒命前,吕布高呼“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令布将骑,明公将步,天下不足定也”。这句话道尽了他的不甘——明明有能力改变战局,却因出身被贴上“反复无常”的标签。曹操最终选择处死吕布,与其说是忌惮其武力,不如说是在维护门阀士族的统治秩序。 吕布的一生,像极了一场壮烈的突围战。他用背叛、抗争的方式,试图撕开阶层固化的铁幕,却因孤军奋战、缺乏政治智慧而失败。后世对他的批判,或许更该看作是封建正统观念对“叛逆者”的审判。在那个“龙生龙,凤生凤”的时代,寒门出身的吕布,从决定挑战规则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背负骂名,成为历史的注脚。
蜀汉政权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刘备集团太缺人才了。这话乍一听有点道理,可要是掰开了
【1评论】【7点赞】
用户13xxx08
惜哉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