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没有“草原民族打败农耕民族,完成统一”的时候。 但是,宋朝以后,草原民

肖龙奇闻 2025-05-24 23:23:18

唐朝以前,没有“草原民族打败农耕民族,完成统一”的时候。 但是,宋朝以后,草原民族2次击败了农耕民族,完成了对华夏的统一。 为何?

第一,唐朝以前,升官主要靠“军功制”。

现代社会,有一个经济现象,哪个行业利润高,哪个行业就会引来一大堆的资本家。 从百姓角度看,哪个职业能够带来巨大财富,能够改变阶层,哪个职业就会更受重视。

隋唐以前,基本没有“科举制”,如果一个普通百姓想要获得阶层的飞跃,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当兵”,别说普通人了,就算是达官贵族的二代,想要获得大成功,“积累军功”也是非常重要的。

你想,大家为了改变生活状态,对“杀敌建立功勋”无比渴望,那草原民族怎么能干过?

隋唐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历史上很牛的“科举制”出现了。 “科举制的兴盛”告诉大家,书读好,也是很有大用的,也可以当大官。

“科举制”的出现,利大于弊,让普通人有了更多升迁的机会,公平性大大增加,愿意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大大增加,让人有了更多选择。

但是,相对应的,只能靠军功升迁的制度,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唐朝时期,还算不错,毕竟开始“两条腿走路”,文人靠科举升迁,武人靠军功晋升。

到了宋朝,老赵实行“重文轻武”,武官的地位大大降低,这打击了华夏中原农耕民族整体尚武的精神。如果都是有贡献的文官还好,问题是,后期出现了文官官僚集团,内斗和腐败,非常严重,这对国家的发展影响很大。

反观唐朝之后的契丹人、蒙古人、女真人,从小就在马背上讨生活,这就造就了每个男孩子从小尚武的精神。同时,他们学会了和中原的农耕民族学习,并开始重用中原王朝的官员。

如此,草原民族打败农耕民族成为了大概率。

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让一群职业军人和一群大学生干仗,当然是职业军人赢了。

第二,宋朝之后,华夏王朝的骑兵,能力大大不足。

我们如果看地图,就会发现,北宋建立后,北方一直没有被统一,燕云十六州都长期属于大辽。这就决定了一件事:北宋的军马场少,导致了军马不足,如此,骑兵数量少于草原民族,质量更是低于草原民族。

在没有热兵器出现的时候,训练有素的骑兵就是军人中的天花板,有冲击力,有速度,还能发挥合理的战术,真是无敌的存在。

北宋被打成南宋,南宋被打没,除了缺了尚武的精神,说白了,骑兵系统不太行。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骑兵情况貌似改善了,但是,后来的骑兵状况也不是很理想。 翻开地图,你就会发现,虽然大明占据中原腹地,但北方的草原地带,大部分时间内,仍然在草原民族手中。

女真所在的东北,本来还是大明的区域,努尔哈赤发家后,这一块也不属于大明了。

随着大明晚期出现“小冰河时期”,导致天灾不断,农民日子非常难过,社会问题频频发生。如此,给女真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南下的机会。

看那个时代的战争,满清的军事实力、单兵素质,比大明只高不低。 说白了,还是骑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虽然,我们常说不能“唯武器装备论”,实际上,出色的武器装备和兵种,一定是获胜的重要因素。这就像这几日的印巴冲突,如果没有巴基斯坦的空军依靠从中国进口的武器大胜印度空军,印度不会如此狼狈停火的。

因为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宋朝以后,草原民族两次击败农耕民族,并统一了华夏。

综合而言,如果一个民族具有强烈的尚武精神和凝聚力,兵种和装备又非常出色,那么,基本上很难被击败。

你怎么看?

0 阅读:0
肖龙奇闻

肖龙奇闻

人世风波不断,体味片刻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