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怪谈   西江边一座老城有条梅园巷,冬晌午夏凉夜,小孩子们常搬来板凳听老奶奶

昌茂聊文化 2025-05-24 15:30:51

老宅怪谈   西江边一座老城有条梅园巷,冬晌午夏凉夜,小孩子们常搬来板凳听老奶奶说以往的故事。 这天说的是:街坊里的一处老宅,据说是鬼宅。之前有一位姓荆的广西人,是个背着杂货箱走街串巷摇鼓卖杂货的货郎,这天他来到巷子时天色已晚,就想找户人家借宿。走进巷子,只觉家家户户高墙密闭,只有一家的篱笆矮墙透出朦胧的光,便上去叩门乞水。 谁啊?出来相迎的是一位布衣少妇,说话声音极弱,长得削肩细腰,十分清瘦,面容惨白憔悴。在得知货郎的意图后,欣然点头答应,一边引货郎入院内放置货担,一边进屋端出一碗凉水给他喝,并说:雨天路滑,如果不嫌弃就请进屋歇脚。姓荆的货郎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外面并没有下雨,为什么会说雨天路滑?就在他走进正堂后,身后突然传来哗哗水声,转头一看外面一瞬间就下起了大雨。 这时货郎想到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现在孤男寡女共处一室,难免想入非非,但站在这屋里,货郎四下看一看,又觉得不太对劲。屋中的一切陈设,除了刚才自己喝水的碗以外,无论是桌子、椅子,或是一些器皿,都刷得五颜六色,且薄得像纸皮,进门的灶台也是灰土蒙尘,像是很久都没使用过的样子。 那妇人却是不在意,径直走到摆着一篮女工的灯下坐着,一边拿起未缝完的衣服在缝,一边还招呼货郎坐下。这姓荆的货郎年轻,也不太畏惧,从自家的行装里拿出一个烧饼,问妇人:可另有水吗?妇人示意灶台地上:那块砖掀开,底下就是。货郎按照她的话打开地砖一看,原来那里地面塌陷了一处,恰好屋外的雨水能流入,便积在坑中成为蓄水。想来那妇人刚才拿给他喝的也是这地下的污水,只是夜色阴郁,看不清楚罢了。因此他疑虑更深,拿碗舀起来看,倒也没有泥腥虫子,便勉强用这水吃下半个饼。 货郎垫完肚子,看外面雨势越来越大,想离开也不可能,就挨着灶台旁坐下。他偷看那妇人坐在椅上做事的样子,便生出试探她的念头,就把剩下的半块饼举起问:承蒙你的照顾,你可吃过晚饭?我这另有半块饼,如不嫌弃,你愿吃吗?没想到那妇人放下手上的活,抬头望向货郎手中的饼,说道:你若有心给我吃,就请放到那个碗里,拿过来放在这地上。货郎依言行事,把饼放进碗里,然后放在地上,又缩回灶台边坐下。 那妇人放下手上的针线活,走到碗前跪伏在地,拿起饼却没送入口中,只是深深嗅了几下,再把饼放回碗中,朝货郎致谢。货郎再胆大,也知道自己是碰到鬼了,一时吓得倒吸几口凉气,手撑着身体后退,直到后背贴在灶台上。 那妇人倒没有露出狰狞的面目,而是倒身再拜:小妇人三年前在此宅中重病身亡,因是远嫁来到本地,丈夫出门经营许久未归,不知生死,小妇人没有亲族照看,所以邻居暂将尸身停殡在后院,三年来只有一碗水酒供奉。今得货郎赐半饼充饥,不胜感激。说到这儿,妇人倒身三拜,低头抽泣起来,只是小妇人另有不情之请,望货郎帮忙。 货郎虽然恐惧至极,但见这鬼妇人不像说谎,且模样可怜,就大着胆子问:帮你何事?妇人继续说道:在阴间,没有入土为安的停殡之魂,就没有轮回的资格,所以小妇人唯一愿望是能得棺椁收敛尸身,并有一套寿衣加身,也就满足了。 货郎叹息:像我这种做小本经营的人,身上哪有足够买一套棺椁寿衣的银两,实在力不能及。妇人却笑道:只要货郎应允,钱财不是问题。她起身从那桌上拿出一根刻有小字的木簪,交给货郎道:三年来,每夜都到前面一里外禹门坊中曾氏家中做女佣,为其老太夫人伺夜,斟茶递水便溺,每月薪钱从未领取过半文,这根簪子是老太夫人喜欢时犒赏的,上面有曾氏家人认得的纹饰,货郎只需拿这做凭证,替我领取三年薪钱,以此做安葬费用,剩余多少货郎可收下,当小妇人酬谢。 姓荆的货郎没别的办法,只得答应,在鬼宅中勉强将就一宿,第二天睡醒,发现自己躺在一间年久失修的破屋里,屋中既无妇人,更无纸皮桌椅,只有他背靠的灶台为实物,而昨夜那妇人给的木簪,就静静躺在货担上。他不敢到这老宅的后院去察看妇人是否停殡,只是小心翼翼地揣好木簪,挑起货担赶紧离开。青天白日下,回想昨夜的经历,犹如梦境。货郎到底是守信之人,便拿着木簪到距巷口一里外的禹门坊内,果然有姓曾的大户人家,便拿出木簪上门求见。 姓曾的主家听完货郎讲的来龙去脉后,惊讶不已,说:老母亲数年前中风,所以瘫痪在床,家中丫环年纪小,不懂照料,他确实为母亲请过一位李氏女佣,日落后上工,看她做事周全稳重,任劳任怨,女工也甚好,母亲也喜欢。奇奇怪之处,就是佣金一直不领,只说请求主家帮忙攒存,日后再一并领取云云,三年来已有十万钱了。 于是,这曾家主人陪同货郎一路再回到梅园巷那处老宅去寻找,果然在后院的柴房里发现一具盖霉烂孝布,已经被虫鼠啃食得七零八落的骷髅。于是曾家便出面,与货郎到镇上用妇人的薪资买来寿衣棺椁,择一荒野处掘土将其安葬了。 听故事的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追问。那货郎后来怎么样了? 之后,货郎就拿着剩下的钱走了,再也没回来过,至于那宅子,因为无主,就推掉建成公社粮仓了。

0 阅读:0
昌茂聊文化

昌茂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