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症,父母的病!孩子患上抽动症,和父母有直接关系!家长不觉悟,治疗难见效 这孩子也就10岁出头,抽动症在这岁数可太常见了。好多娃在这个年纪得这病,岁数再大点,等家长带着来找我,病情往往都重了,治起来难上加难。 所以我一直强调,孩子一有异常,必须马上找专业医生。 说真的,好多孩子得这病,家庭环境脱不了干系。家庭环境不改变,就像定时炸弹,一次又一次伤害孩子。 这孩子来看病,是爸妈陪着来的。我问病情,那叫一个费劲。孩子刚张嘴,就被他妈妈像连珠炮似的打断。 “医生,我家孩子最近老频繁眨眼睛,我看着揪心呐!” “妈,我也控制不住,就突然想眨。” “还有,他肩膀老不自觉往上耸,做作业都这样,可影响学习了!” 孩子无奈叹气:“妈,你别老打断我,我自己能说。” “医生,你不知道,他这毛病可把我愁死了,学校老师都说他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 她妈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拽孩子胳膊,好像这样就能让孩子不抽动了。 我看了这么多年神经科病,这种家长过度焦虑、老打断孩子的情况见多了,可这妈妈大嗓门,吵得我脑袋都大了。没办法,我先让孩子妈妈出去,单独跟孩子聊聊。 孩子见妈妈出去,松了口气,跟我说: “医生,从去年开始,我就老控制不住自己身体。一开始是眨眼睛,我以为过段时间就好,结果后来肩膀也耸,现在连手臂都时不时突然动一下。在学校,同学们都笑话我,说我像奇怪的机器人。“ ”我也不想这样,跟爸妈说,他们一开始觉得我故意调皮,后来发现不对劲,带我去好多医院,吃了好多药,都没用。我觉得特对不起他们,花这么多钱,还让他们天天为我操心。” 说着说着,孩子眼眶红了,声音也哽咽了。 我轻声安慰:“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病根不在你身上,和你爸妈教育方式、家庭氛围有关。要治好你,得先和你爸妈聊聊。你出去把爸妈叫进来,我跟他们谈谈,再给你开药方。别担心,像你这种情况,我治了一辈子,比你严重的孩子我都治好过,肯定能把你治好。” 孩子听了,用力点头,擦了擦眼泪出去叫爸妈。 孩子爸妈一进来,妈妈就急着问:“医生,我家孩子这病到底严不严重?还能正常上学不?我们为给他看病,跑了好多地方,花了好多钱,吃了一堆西药,可就是不见好。” 我看着他们,认真说:“孩子妈妈,你家孩子病根不是光靠吃西药就能解决的。抽动症和家庭环境、心理因素关系大。孩子就像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土壤。 土壤不好,树苗咋茁壮成长? 首先,你们得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别老这么焦虑,你们越焦虑,孩子压力越大。我看了几十年抽动症,还没见过哪个抽动症孩子光靠吃药就能好的。 得先让孩子心情舒畅,再配合药物调理,身体才能慢慢好起来。” 孩子妈妈听了,叹气说:“医生,你说的我懂,可我就是控制不住。一看到孩子抽动,我就担心他以后咋办,会不会被人一直笑话,会不会影响学习。花钱倒不怕,就怕孩子一辈子都这样,那可咋整?” 我让孩子妈妈把孩子叫进来,跟他们说:“孩子,我和你妈妈聊过了,你爸妈知道问题了。我治了这么多年抽动症,一直主张中西医结合,中药调理身体、舒缓情绪有独特优势。我给你开个方子,有天麻、钩藤、白芍等十几味中药,平肝息风、安神定志。“ ”孩子,你听我的,每天按时吃,再配合心理调节,不出两个月,肯定有明显改善,最后能开开心心回学校上学。孩子妈妈,你也别再焦虑了,多鼓励孩子,别给孩子太大压力。你家孩子这么聪明,环境好了,病很快就能好。” 划价的时候,孩子妈妈惊讶:“这中药咋这么便宜?以前给孩子吃西药,一个月得花好几千,还没啥效果。” 那效果咋样?第二次复诊,孩子眨眼睛和耸肩频率明显降低,情绪也稳定多了。孩子妈妈高兴地说:“医生,孩子这几天睡觉都踏实多了,以前睡着都会突然抽动一下,现在很少有了。” 第三次来,孩子开朗不少,主动跟我说学校趣事,还说能集中精力听课了。到第六次复诊,孩子基本没明显抽动症状,能正常上学,学习成绩也慢慢赶上来了。孩子妈妈非要给我送锦旗、包红包,我都拒绝了。 治病救人本来就是我的本职工作,看到孩子恢复健康,比啥礼物都强。要是真想感谢我,等孩子以后考上好大学,给我报个喜就行! 我干这行一辈子了,见过太多因抽动症陷入困境的家庭,一个个孩子因为这病,童年没了光彩,未来也不确定。我没啥别的想法,就想尽全力,多帮一个家庭,多救一个孩子。
孩子的症,父母的病!孩子患上抽动症,和父母有直接关系!家长不觉悟,治疗难见效
灵松谈育儿
2025-05-24 10:11:3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