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摄于1935年苏联喀山的照片,以强烈的视觉冲突定格了一个特殊的历史切片。画面

历史小破 2025-05-24 09:04:49

这张摄于1935年苏联喀山的照片,以强烈的视觉冲突定格了一个特殊的历史切片。画面中,裹着「三寸金莲」的中国女孩挎着竹篮叫卖纸翻花,与身后的俄罗斯古典建筑和路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时空错位的割裂感,实则折射出近代中国移民在异域生存的复杂图景。 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部分中国劳工和商人陆续迁入俄罗斯。1917年十月革命后,部分白俄贵族流亡中国,而中国移民也开始在苏联境内形成零星社区。喀山作为伏尔加河流域的工业中心,吸引了来自中国东北的劳工和小商贩。这些移民多聚居在火车站附近的「中国街」,从事皮毛加工、餐饮等行业。至1930年代,喀山的华人人口约有数百人,形成相对封闭的社群。 尽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已颁布禁缠令,但在偏远地区及海外,这一习俗仍延续至1940年代。例如,1957年中国驻苏联商务参赞吴习智的妻子仍为缠足农村妇女,可见传统观念在移民家庭中的顽固性。这个女孩很可能出生于苏联境内的华人家庭,其父母来自中国东北,在喀山经营小生意,仍保留着缠足的旧俗。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历史小破

历史小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