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一独居老人用手画的钱9年买了2000次面条,老人意外去世,面店老板悲痛不已:“每天都在等他!” 李国色的收银台下,有一个铁皮盒子,盒子里装满了奇形怪状的“纸币”。有人见过后说是孩子的玩具钱,有的上面写着“拾元”,有的画着红黄蓝的图案,有一张甚至是用粉笔写的“壹佰圆”。这些“钱”,他整整收了九年。 第一次有人问他:“你怎么还收这种纸?”李国色把一碗面放上桌,顺口说了一句:“那不是纸,那是他画的钱。” 事情最早从一个冬天开始说起。当时李国色面馆刚开不久,一个穿着破军大衣的老人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看上去皱巴巴的纸,说要买碗面。那天店里忙,李国色没多看,收下那纸就把面端了上去。直到晚上结账时,他妻子才发现那“钱”根本是画出来的。 后来几天,那老人又来了,还是拿着画出来的钱。李国色没说什么,只是照旧收下,又照旧煮面。 他没告诉别人,这个老人他小时候就见过。那会儿他爸还在,住在铁路边,说那人叫郑祖龙,从小脑子就不好。父母死得早,靠好心邻居接济,他才没饿死。后来老邻居搬得搬、走得走,就只剩他一个人。 有人说,郑祖龙其实从来没花过真钞,全靠画。他会用粉笔、圆珠笔、油画棒画钱,画得歪歪扭扭,还写上“国家银行”或“人民币”。有一次,他画的“二十元”上印的是观音像,另一面还画了鸡。 九年来,他平均每两三天就来一趟,每次都拿一张画好的“钱”来换面吃。李国色一次也没揭穿。即便有店员抱怨说“这不是骗人吗”,李国色也不做声。有人说他傻,他说“他自己来拿面还带‘钱’,他也想体面地吃饭。” 郑祖龙吃面吃得很慢,总是一口一口小心咀嚼。有一次下大雨,衣服全湿了,进门还在滴水,但他还是先从怀里掏出那张纸,放在桌上才坐下。 李国色的面馆在温州一条老街上。做的是阳春面、肉丝面,三十来元一碗。有时李国色数这些“纸币”,一数就是几百张,最多一次发现“面值”一千元的也有。 直到2022年春节过后,郑祖龙再也没有出现。李国色起初以为他出远门了。可时间久了,他忍不住四处打听,最后听说那人在巷口摔了一跤,送到医院没多久就去世了。 那之后,李国色把所有的“纸币”一张张清理出来,装进一个红色铁盒,锁进收银柜底层。 街坊邻居问他:“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你知道那是假钱?”他说:“我告诉了他,那他还怎么来?” 李国色不是慈善家,也不是志愿者。他年轻时高考落榜后就早早出来谋生,做过搬运,做过小吃摊,吃过不少苦。他父亲常说:“你多走一步,他少饿一顿。”那时候他不懂,后来开了面馆才慢慢明白。 有年夏天,郑祖龙来晚了。李国色都要打烊了,他才慢吞吞地走来,手里攥着一张“二十元”。那天,李国色特地多给了他一个煎蛋。第二天他还带了一张“新画的五十”,说:“昨天加鸡蛋,我给你补。” 这样的对话,九年来重复了无数次。 郑祖龙没留下什么遗物,连邻居也不清楚他到底几岁。他画的钱流入了李国色的铁盒,也成了这家面馆独有的“账本”。 后来来了新的打工妹收银,看到那张画得像小学生作业的“百元”纸币,一脸嫌弃地说:“老板,这不是骗吃骗喝吗?”李国色没解释,只让她把面煮好,端过去。 再后来,那女孩辞职了,铁盒也继续加满。 有一年换招牌时,施工工人看到那些纸,问是不是店家搞营销活动。李国色说:“是老顾客留下的。” 时间久了,也有新顾客听说这件事,特意来吃一碗阳春面,说是“听说你收画的钱”。李国色笑笑,说:“现在没人画了。” 他说得没错,没人再画那种“钱”了。可收银台下的铁盒子每晚还会打开,李国色会顺手摸出几张翻看,然后又放回去。郑祖龙虽然走了,但他那些画的钱,还在。
浙江温州,一独居老人用手画的钱9年买了2000次面条,老人意外去世,面店老板悲痛
漫步岁月静好
2025-05-23 23:08: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