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在同登战斗中,我军被一座炮台挡住了去路,损伤惨重。这时,一位工人凭借一己之力全歼越“飞虎团”500多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解放军东线部队以雷霆之势突破边境防线,短短两天便攻克高平重镇。
正当十万大军挥师南下剑指谅山时,一座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庞然大物横亘在同登咽喉要道,这便是让无数战士折戟的鬼屯炮台。
由法国殖民者耗时三年建成的钢铁堡垒,墙体厚达三米,内部三层结构密布三百多个射击孔,二战时期,日军曾在此苦战四十五天未能攻克。
越军王牌“飞虎团”盘踞其中,凭借交叉火力网疯狂阻击我军攻势,密集的炮弹砸在炮台外墙上只能留下淡淡白痕,突击队员的冲锋一次次被弹雨逼退,医院里伤员数量激增,战局陷入僵持。
前线指挥部里,指挥员们眉头紧锁,作战地图上的红色箭头在炮台位置停滞不前,参谋们反复推演着各种攻坚方案。
这时,驻地电厂炊事员何国安主动请缨的消息传来,他年轻时曾被法军强征修建炮台,对每个通风口、暗道都了如指掌。
他佝偻着腰钻进指挥所时,衣襟上还沾着煤灰,掏出自制的炮台结构草图,用长满老茧的手指划过图纸:“顶上有两个脸盆大的通风口,当年法国佬拿铁栅栏盖着,现在怕是长满野草了。”指挥部当即决定组成特遣队,由何国安带路实施“掏心”战术。
次日拂晓,五辆坦克喷吐着火舌佯攻正面,何国安带着工兵班匍匐绕到炮台背面。
弹片在耳边呼啸,老兵却像回自家后院般熟门熟路,他在杂草丛生的坡地上来回丈量,忽然踢开块青石板,碗口粗的通风管赫然在目。
工兵们将十二吨炸药混着汽油灌入管道时,他蹲在掩体后喃喃自语:“当年搬砖砌墙,哪想到今天要亲手炸了它。”
震天巨响中,号称“永不陷落”的炮台轰然坍塌,八百越军连同囤积的弹药化为齑粉,仅有个参谋从废墟里爬出投降。
硝烟散尽,战士们发现何国安正蹲在战壕里卷烟,手指还微微发抖,他不会知道,自己省下的三天强攻时间,让东线部队提前完成了对谅山的合围。
此役减少了我军近千人的预期伤亡,何国安被中央军委授予“支前模范”称号时,颁奖词里这样写道:“他用三十年光阴丈量过侵略者的罪恶,用三天时间改写了攻坚战的进程。”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史》、广西军区档案馆《支前模范何国安事迹档案》、越南国防部2009年解密文件《同登战役作战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