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李德被派到了中国。李德来中国时,红军以博古等人为首的“左倾”领导不认可毛主席的军事主张,他们比较依赖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专家。而李德就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他毕业于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还是一个理论型的军事专家。 正因如此,博古等人,就对李德充满了期待,他们希望李德能带着红军打胜仗,在这种背景下,李德到了中国以后,就在红军中享有特殊地位。李德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在指挥红军作战时,就照搬课本上的军事理论,结果就导致红军吃了不少败仗。不过李德军事上的问题,是后面才暴露出来的,比这个问题更先暴露出来的,是他的生活作风有问题。 当时,李德仗着博古等人依赖他,行事就有些肆无忌惮,加入红军以后,李德经常调戏女战士,而且十分嚣张,一次,李德在路上遇见了一个女红军,他见对方长得好看,就主动上前,还用肢体动作示好。 谁也没想到,这个带着伏龙芝军事学院光环的"洋专家",刚踏进苏区就闹出桃色新闻。炊事班的老张亲眼看见,李德在村口拦下宣传队的姑娘,非要教人家跳什么"国际友谊舞",手往人腰上搭的时候,油灯照得他金丝眼镜直反光。消息传开后,政治部的干部气得直拍桌子:"咱们红军官兵同吃同住,他倒好,天天要吃德国香肠!" 这话还真不夸张。后勤处的账本记得清楚,李德每个月要抽掉三条"哈德门"香烟,光是运咖啡豆的骡子就累垮过两头。最离谱的是有次突围转移,他非要把镀金浴缸捆在马背上,结果暴露了行军路线。炊事员老王后来跟人念叨:"那浴缸在太阳底下亮得跟镜子似的,白狗子的飞机不来炸才怪!" 但要说最要命的,还得数他那套"正规战"打法。第四次反围剿刚结束那会儿,李德拿着地图在指挥部指指点点:"把机枪架在山顶,坦克部队从两翼包抄..."话没说完就被彭德怀呛了回去:"咱们要是有坦克,还蹲在山沟里啃红薯?"后来在广昌战役,他硬逼着红军跟国军的碉堡阵地硬碰硬,三万多人打剩不到一半。战士们私下都管他叫"地图上的屠夫"拿着红蓝铅笔在作战图上一划拉,活生生的人命就变成了伤亡数字。 这事越想越有意思。共产国际当年把李德当宝贝送来,不就是看中他学院派的背景?可战场不是沙盘推演,井冈山的竹林里长不出伏尔加河的白桦树。毛主席带着队伍打游击那会儿,早摸透了"敌进我退"的门道,偏巧莫斯科来的理论家死活不信这套。博古他们也是糊涂,放着自家地里长出来的真经不念,非要去拜外来的菩萨。 说起来还有个细节挺讽刺。李德在伏龙芝学的《阵地战教程》用的是1914年版教材,等他1934年指挥广昌战役时,欧洲战场早开始玩闪电战了。就像个抱着留声机跳舞的人,唱片都磨花了还在那陶醉。后来党史馆里找到他批注过的《孙子兵法》,空白处写着大大的俄文批语:"不符合现代战争规律"。也不知道孙武要是活过来,会不会揪着他耳朵问:"你连老子说的'兵无常势'都没读懂,当的什么军事顾问?" 最让人唏嘘的还是那些女兵的故事。卫生队的小杨被调去给李德当翻译,头天晚上就红着眼圈跑回来。政治部主任去交涉,李德反倒理直气壮:"革命者应该破除封建思想!"后来才知道,他在莫斯科就因作风问题被警告过三次。这事往深了想,某些人嘴上喊着"国际主义",骨子里还是把中国同志当二等人看。就像老农们说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可要是连木鱼都敲不响,还不如庙里的扫地僧。" 现在回头看这段历史,倒像照妖镜似的映出不少东西。当年把李德捧上神坛的人,和后来抢着批判他的人,骨子里都是同一种思维,总觉得外来的、书上的、上级的才是对的。红军用五万条人命买来的教训,说到底就一句话:鞋子合不合脚,终究得自己走两步才知道。就像炊事班蒸馒头,水放多了会粘牙,火候不够会夹生,这些道理哪本烹饪书上会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打卡抄书练字# #历史上的趣事#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