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刚咽气,比蒋经国只大12岁的宋美龄就想独揽大权,谁料,蒋经国的一句话让宋美龄连夜收拾行李,逃去了美国…… 宋美龄和蒋经国的关系一直像是在走钢丝,表面上客气,实际上暗藏较量。蒋介石去世前,宋美龄觉得自己还能掌控局面,毕竟她有宋氏家族的财力,还有美国政界的支持,蒋经国却不是省油的灯,他在军队和情报系统里早就扎下了根。 宋美龄在美国学过洋派做派,觉得自己能靠国际关系和美援项目把权力抓在手里。她让孔令侃从纽约带回一堆美国大佬的信,想在国民党内部搞点动作。她还想着改党章,觉得自己也能当一把手,毕竟党章里没说女人不能选。 蒋经国这边可没闲着。他从苏联回来后,就开始在军队和情报部门里安插自己人。蒋介石活着的时候,蒋经国已经在赣南山区搞计划,管着军队和地方事务,手里攥着实打实的权力。宋美龄的美援项目看着风光,可在蒋经国的装甲车和情报档案面前,根本不够看。 1975年4月,蒋介石的灵柩摆在国父纪念馆,台北街头全是白菊花。宋美龄每天去灵前站上几小时,看着蒋经国带着人来鞠躬,报纸上全是“孝子蒋经国”的报道。她心里清楚,这些报道是在给蒋经国铺路,让他顺理成章接班。 到了4月28日的中央委员会议,事情彻底摊牌了。蒋经国站出来说,为了纪念蒋介石,国民党总裁的位子得永远空着。她知道这招是蒋经国在堵她的路。当年蒋介石就是这么用“孙中山永远是总理”挤走对手的,现在蒋经国故技重施。 会议上,孔令侃想站起来说点什么,可张宝树一句话就把他压下去了。张宝树说,现在是新时代,主席制才符合潮流。话音刚落,蒋经国就以全票当上了国民党主席。宋美龄看着台下那些人,过去对她点头哈腰的,现在都戴上了蒋经国的徽章。 更让她下不了台的是葬礼上的一幕。蒋经国当着记者的面说,蒋介石生前总提要和“母亲”合葬。宋美龄正在给灵柩盖旗,听到“母亲”这两个字,脸都僵了。这话听着像孝顺,实际上是在提醒所有人,她在蒋家就是个外人。 1975年9月,宋美龄坐上飞往美国的专机。她看着窗外的云,觉得自己这些年在台湾的努力都白费了。蒋经国送了她一尊翡翠观音,还让人每个星期寄台湾的政局简报过来。她知道,这是蒋经国在告诉她,台湾的事她再也插不上手了。 宋美龄到了美国,住进纽约的大宅子。日子过得安静,可她心里总觉得空荡荡的。1991年,蒋孝武去世,她去医院看了侄儿的遗体,想起当年他在上海街头闹腾的样子。宋氏家族的风光,到了第三代,已经彻底散了。 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姻,早在1927年就埋下了今天的结果。她嫁给蒋介石的时候,以为自己能靠宋家的钱和自己的洋派背景站稳脚跟。可蒋介石看中的是枪杆子,蒋经国也学了这一套。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讲的时候风头无两,可蒋经国在赣南的泥地里种橡胶树,攒下了实打实的根基。 宋美龄在美国翻着旧报纸,台湾寄来的《中央日报》她一次也没拆开。她知道,那些报纸里写的,都是蒋经国的天下。她输了,不是因为她不聪明,而是因为她选错了路。她以为靠着洋派做派和国际朋友就能赢,可蒋经国靠的是军队和情报网,这才是真刀真枪的权力。 这场权力之争,宋美龄从一开始就没站在主场上。她的时代,是宋氏家族和外交晚宴的时代,可蒋经国的时代,是军队和情报的时代。她在1975年离开台湾的时候,或许就明白了,自己的舞台早就被新的时代给替换了。
1930年,蒋介石乘专列前往前线视察,被西北军大队骑兵包围。危急时刻,一个团长率
【2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