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蒋梦麟,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三段婚姻,尤其是第二段,让人瞠目结舌。 蒋梦麟诞生在

墨色绘梦师 2025-05-23 09:00:41

说起蒋梦麟,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三段婚姻,尤其是第二段,让人瞠目结舌。 蒋梦麟诞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就接受了严苛的私塾教育。少年时代的蒋梦麟,就展现出对知识的追求,不过,即便他再聪明,也逃不过包办婚姻。 1900 年, 14 岁的蒋梦麟,听从父母安排,和孙玉书步入了婚姻殿堂。这场仓促的婚姻快到蒋梦麟本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或者说,当时他一心读书,根本不能理解婚姻是什么。 孙玉书自幼接受封建礼教教育,因此,婚后,她全身心地操持家务,尽心尽力地侍奉公婆,家中大小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然而,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注定悲剧收场,蒋梦麟和孙玉书在思想观念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相差甚远,蒋梦麟对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追求,孙玉书一问三不知。 之后,蒋梦麟前往上海求学,随后远渡重洋赴美留学,与孙玉书长期聚少离多,本就不多的感情更加淡薄。最终,1915 年,孙玉书因病离世。 孙玉书的离世像一页泛黄的日历,轻轻一翻就过去了。蒋梦麟在纽约收到家书时,据说只对着哈德逊河发了会儿呆,转头就扎进杜威教授的哲学课堂。这个细节后来总被人拿来作证他冷血,可仔细想想,十四岁就被塞进洞房的少年,恐怕连爱情长啥样都没见过。 1926年的北平城飘着槐花香,蒋梦麟已经是北大代校长。某天他在教授休息室撞见个穿阴丹士林旗袍的姑娘,正踮着脚够书架顶层的《新青年》。书没够着,倒把插着玉簪子的发髻蹭散了,这人就是高仁山的妻子陶曾谷。后来蒋梦麟在回忆录里写:"她弯腰捡簪子时,露出的后颈比燕京大学的白塔还晃眼。" 高仁山被枪决前把怀表塞给蒋梦麟那幕,活脱脱像从《三国演义》里扒出来的桥段。刑场在安定门外乱葬岗,据说那天乌鸦黑压压遮了半边天。陶曾谷攥着丈夫的绝笔信来找蒋梦麟,信上"托妻献子"四个字写得力透纸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武侠话本。 三年后的婚礼现场才叫精彩。胡适拿着证婚词的手直抖,不是感动是气的,这位新文化旗手刚在《独立评论》上痛批"朋友妻不可欺",转头就被架上证婚席。婚礼当天北大女学生集体罢课,把《孔雀东南飞》改成活报剧在礼堂外头演。最绝的是陶曾谷的嫁妆里,真就带着高仁山那块镀金怀表。 陶曾谷倒是个妙人。有回记者问她再嫁感受,她指着蒋梦麟书桌上的台灯说:"从前我家那盏灯罩是绢的,现在换玻璃的了,亮堂。"这话听着平常,细琢磨全是机锋。旧式女子裹小脚,新派女性裹脑子,她倒好,直接把裹脚布改成了玻璃灯罩。 1958年在台湾,七十岁的蒋梦麟非要娶小他22岁的徐贤乐。陶曾谷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把我的怀表放棺材里。"结果葬礼上真有人看见蒋梦麟往棺木里塞了块表,不过是不是高仁山那块就没人知道了。后来徐贤乐在回忆录里写,老蒋睡前总要给怀表上发条,咔嗒咔嗒声听得人心里发毛。 看着这些陈年旧事,倒想起我太奶奶的故事。她也是裹小脚的旧式妇人,爷爷去法国勤工俭学那年,她把嫁妆里的金镯子熔了换成船票。临终前攥着张泛黄的照片,上头是埃菲尔铁塔的明信片,她到死都没见过那个让丈夫魂牵梦萦的铁架子。旧式婚姻像双不合脚的绣花鞋,有人咬牙走了一辈子,有人半路光脚跑了。你说哪种更疼?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蒋梦麟# #抄书感悟打卡# #历史# #历史上的趣事#

0 阅读:0
墨色绘梦师

墨色绘梦师

墨色绘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