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提伊朗了,难成大器!去年年底,伊朗空军司令亲自试飞了中国的歼-10C战斗机,

秋水看伊人 2025-05-23 08:36:48

不要提伊朗了,难成大器!去年年底,伊朗空军司令亲自试飞了中国的歼-10C战斗机,试完还夸了一通,说这飞机"性能优秀""让人印象深刻",当时不少人觉得,这单声意稳了,伊朗肯定要买,结果半年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搞得跟"雷声大雨点小"似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其实,要说这事儿,伊朗真不是不想买,也不是歼-10C不好。 反而从试飞时的反应来看,他们对这飞机还是挺满意的。歼-10C性能先进,机动性强,配备的雷达和武器系统也够现代化。 伊朗空军那位司令亲口说了这飞机能带来新一代的空战能力,是他们现役飞机难以比拟的。 可问题是,这买卖不是光看飞机好不好这么简单。 关键的绊脚石是国际制裁。 伊朗被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制裁多年,尤其是军事装备和高科技进口这一块,限制非常严。 买歼-10C得有稳定的资金支持、长远的配套维护计划,还要保证零部件供应不被卡死,这对伊朗来说太难了。 再加上伊朗现在经济形势很紧张,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大,军费预算捉襟见肘,买这么先进的战机,连同后续训练、维护、改装,费用可不是个小数目。 更重要的是,买军机不仅是单纯买飞机,还得有后续的培训、技术支持、零配件保障和双方长期合作的信任关系。 中国这几年对外军贸不像以前那样单纯卖装备了,开始强调“全面服务”和“深度合作”,这才是海外市场的关键。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歼-10C出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巴基斯坦不仅买了飞机,还在中国帮助下建立了完整的培训体系、零部件供应链和维护保障,这样飞机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相比之下,伊朗和中国的合作还没完全打通这些环节。 制裁让伊朗资金周转困难,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的沟通也受限,导致合作推进缓慢。 虽然试飞时的表现亮眼,但背后的合作环境不够成熟,采购进程自然受影响。 大家看得见的只有那场试飞的“闪光点”,看不到背后的重重障碍。 过去中国卖武器,往往是单纯卖产品,没太多后续服务,很多国家买了飞机后遇到问题很难解决,影响口碑。 现在中国更重视把产品和服务捆绑起来,从培训、备件供应、技术支持,到联合维护,一条龙服务做起来。这样客户用得顺心,买得放心,合作才长久。 伊朗现在面临的尴尬,就是它没能完全享受到中国这套服务体系的好处。 经济和制裁压力让他们即便想买,也很难把整套配套给落地。 而巴基斯坦就不一样,靠着两国深厚的战略合作关系和没有那么多制裁干扰,买卖才能顺利推进,飞机才能快速进入实战序列。 伊朗这次试飞歼-10C,说明他们看中了这款机型的性能,也想跟中国合作。 但买卖没法只靠飞机本身的“性能优秀”,背后还得有稳定的经济支持和完善的服务体系。 没有这些保障,想靠一架飞机“大展宏图”是不现实的。 现在看,伊朗这笔生意“雷声大雨点小”,不是飞机不好,而是买卖的环境太复杂。 说到底,中国军工产品能在海外市场成功,靠的绝不仅是好机器,更是背后那整套成熟的合作和服务。 技术先进只是基础,懂得和客户一起把“买飞机”这事儿从头到尾干成,才是关键。 伊朗这事儿,提醒我们光有技术没配套,想干大事儿难。 也正因为如此,别人说“不要提伊朗了,难成大器”,才没那么绝对,但背后的现实确实让这句话有它的道理。 话说回来,咱们还是得看长远。伊朗能不能突破这些制裁和经济瓶颈,搭上中国这趟顺风车,将来能不能真正把歼-10C用起来,还是个悬念。 等那天到来,咱们再聊伊朗的“大器晚成”也不迟。 现在嘛,先别光看他们司令那次试飞时的花言巧语,实打实的买卖和合作,才是王道。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0
秋水看伊人

秋水看伊人

秋水看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