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慈禧每次洗澡后,只留李莲英1人伺候。而房间里不时一阵笑闹声,一位小宫女偷掀帘子,原来是李莲英在服侍老佛爷沐浴。 慈禧身边最得宠的太监李莲英,原本只是圆明园里偷摘芍药花的小太监,咸丰三年,刚进宫三年的兰贵人还没见过皇帝的面,整日窝在桐荫深处数日子。 廊下的鹦鹉学舌声搅得她心烦,贴身宫女珠儿突然禀报抓了个偷花贼,这贼不是别人,正是御前总管安德海最疼爱的小徒弟。 这个满脸泪痕的七岁娃娃捧着芍药花,说是要孝敬师傅,兰贵人眼珠子一转,不仅没责罚,反而叫人洗净娃娃的脸,端上自己吃剩的果品。 临走还剪下园子里开得最艳的芍药,嘱咐小太监常来走动,正是这看似随意的恩典,让兰贵人搭上了安德海这条线。 安德海给兰贵人出了主意,在圆明园的牡丹丛里安排了一场"偶遇",这才有了后来母凭子贵的懿贵妃。 咸丰皇帝驾崩那年,安德海带着苦肉计闯出避暑山庄送信,李莲英就猫在暗处给醇亲王递消息。 等到辛酉政变成功,安德海成了紫禁城的大总管,李莲英倒是不争不抢,成天跟着老嬷嬷学梳头手艺。 他天生一双巧手,能把头发盘出凤凰展翅的样式,比伺候过三朝的老宫人还利索。 慈禧最爱他梳的"丹凤朝阳",接见洋人使节时总要梳这个头,说这发式能镇得住场子。 安德海在外头招摇被砍了脑袋,李莲英顺理成章接了班,虽说得了二品顶戴,可他心里明镜似的,太监再威风也是主子的奴才。 同治小皇帝挨训,他总能在慈禧发火时递个台阶;底下人犯错,他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宫里人不喊他总管,倒都叫他"李大叔",连光绪皇帝都说他是"忠心事主"。 要说李莲英最拿手的本事,还得数那套祖传的按摩手法,慈禧肝火旺,动不动就心口疼,太医院开的汤药治标不治本。 每到夜里,储秀宫的寝殿里就传出李莲英给太后推拿的动静。 外头传言说他是假太监,其实他就是手上有真功夫,能顺着经络把郁结的气血揉开。 有回新来的小宫女偷掀帘子,正瞧见李莲英边给慈禧揉肩边说笑话,逗得老佛爷前仰后合。 伺候慈禧洗澡更是门学问,太后沐浴讲究多,水温要拿手背试过不凉不烫,玫瑰花露得兑得不浓不淡。 最难的是洗头发,乌木水槽上铺着三尺青丝,稍不留神扯掉根头发就得掉脑袋。 这差事最后都落在李莲英身上,他梳洗头发时像摆弄贡品似的,十指翻飞不带半点犹豫。 等擦干身子,他还要给太后按头捏肩,嘴里念叨着宫外的新鲜事,比吃多少剂汤药都管用。 太监有个难言之隐,年纪大了容易漏尿,李莲英身上总揣着太后赏的旧浴巾,既遮了气味又全了体面。这些用过的绸缎赏给底下人,倒成了收买人心的好物件。 有年冬天恭亲王在宫里被泼了洗脸水,李莲英赶着送上新做的貂皮袍子。 当晚恭亲王府就送来万两银票,说是谢他解围,这买卖做得滴水不漏。 甲午年北洋水师吃了败仗,御史们不敢骂慈禧,都把矛头指向李鸿章,捎带着说李莲英勾结外臣。 可查来查去没抓着真凭实据,反倒查出李莲英跟着醇亲王检阅海军时,成天捧着旱烟袋装跟班,地方官想巴结都找不着门路。 倒是在江宁织造衙门查实了,他借着领画样的由头索要过二百两银子,不过这在慈禧眼里不算大事,只要不插手朝政,贪点小钱无伤大雅。 最惊险的是庚子年逃难那回,慈禧带着光绪跑出北京城,走到保定府那晚,光绪屋里连条棉被都没有。 李莲英瞧见皇帝冻得打哆嗦,扑通跪地抱着主子腿肚子哭,转头就把自己的铺盖卷抱来了。 后来光绪常说,要是没李总管照应,自己早死在逃难路上了,可戊戌变法那会儿,李莲英愣是没跟着慈禧骂维新派,这份圆滑让他既保全了性命,又没彻底得罪皇帝。 慈禧咽气那日,李莲英给她守了百日孝,收拾包袱离开住了五十一年的紫禁城。 隆裕太后赏他带着俸禄回乡养老,可出宫才三年就得了急病。 有人说见他最后躺在海淀的宅子里,手里还攥着条泛黄的旧浴巾,这个伺候了半个世纪的老太监,到底把主子的脾气摸得透透的,该低头时绝不逞强,该伸手时绝不犹豫,这才是他在深宫立足的真本事。 参考资料:苗培时.作家出版社《慈禧外传》
清朝时期,慈禧每次洗澡后,只留李莲英1人伺候。而房间里不时一阵笑闹声,一位小宫女
星河征途远
2025-05-23 00:01: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