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6年,汉武帝逼死酷吏张汤,临死前,张汤含泪写道:“我毫无功劳,却能当上副丞相,是陛下宠爱我,如今要比您先走一步,但我是冤枉的,丞相的三位长史陷害我!”
留下这一封绝笔信后,张汤就自刎了。虽然他是一个酷吏,阿谀奉承,胡乱断案,但是这次他是真的冤枉。
事情起源于不久前的汉文帝陵园失窃案,有胆大包天的贼人偷走了下葬钱,这可是对帝王的大不敬,于是汉武帝下令彻查此事。
但是大小官员出动,多方探查都没有结果,翩翩那下葬钱有特殊的规格,根本伪造不得。最后汉武帝大怒,连贬数人。
当时丞相庄青翟负责帝陵拜祭之事,每年都会前往汉文帝陵园,虽然他对于被盗的事情不了解,但是作为一个有机会接触到下葬钱的人,他害怕汉武帝迁怒于他。
所以庄青翟打算去请罪,这时候就得拉个人承担帝王之怒,此时张汤为副丞相,是最好的人选,于是他私下与张汤商量好一起请罪。
结果第二天上朝时,庄青翟出列:“臣有罪,未能及时发现贼人作案,实在是惭愧。”说完用眼神示意张汤一起,没想到张汤临阵脱逃。
张汤觉得此事与自己毫不相干,又不能讨好皇帝,所以决定不掺和了。武帝听后罚了丞相庄青翟三年俸禄,然后让御史接手此事。
张汤逃过一劫,却因此得罪了庄青翟,处处被穿小鞋子,但是张汤自小聪慧,做事小心谨慎,他揪不到错处,所以暂时相安无事。
庄青翟手下有三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他们为丞相打抱不平,老是盯着张汤。
这天,他们发现商人田信与张汤有往来,于是计上心来。
三长史先是以私自经营违法买卖的罪名将田信抓了起来,进行严刑逼供,“你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事情已经被发现了,只要你供出身后之人,可以饶你不死。”
刚开始田信咬紧牙关拒绝承认,后来三长史以家人威胁,而且截下来他送给张汤的求救信,绝望之下,他只好认罪,在各种伪造的证据上面画押。
三长史立刻上书弹劾张汤:“利用职务之便,在皇上身边提前得知各种法令后,让商人抢占先机牟取暴利,在府上攒下大笔钱财,枉负帝王的信任,有不臣之心。”
汉武帝一开始是不相信的,但是帝王疑心太重,所以他试探张汤是否知道这件事情。
张汤此时哪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只是表态:“臣一心忠于陛下,所食皆俸禄,从不收外财。”
不料这般回答反而引起了武帝的怒气,觉得他是在撒谎,派廷尉赵禹去逼问他,张汤始终不认,“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这是污蔑。”
赵禹微微一笑,提示他:“你还记得大司农颜异吗?”张汤身为酷吏,就是帝王手中的一把利刃,瞬间明白了赵禹的意思,这是君要臣死啊。
张汤审人无数,他的标准与是非对错无关,有罪无罪,全凭帝王心意,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从一个小小的长安吏一路爬到副丞相的位置,全靠他会揣摩武帝的心。
汉武帝登基之初,宫里养有很多鹿,于是想出了用鹿皮做货币的法子,一块小小的白鹿皮币“值四十万钱”,专门给达官贵族用。张汤知道后使劲恭维武帝,夸赞其为“千古一帝”。
武帝非常高兴,找到大司农颜异就要落时,颜异觉得荒诞可笑,拒绝执行,但是武帝意已决,最后法令还是颁布了。
颜异抱怨了几句,结果张汤上告汉武帝,说颜异作为九卿,却没有为皇帝好好办事,不提出改善的建议,表面上同意了,私底下藐视皇威,在内心诽谤皇帝,是大不敬,应该判处死讯。
这样荒唐的说法,皇帝居然同意了,大司农颜异就此冤死,或许这正合帝心吧。
这也是典故“腹非(腹诽)”的由来。可笑的是,后来白鹿皮币造成了通货膨胀,不久就被废除了。
所以张汤接受了冤死的结局,但是他死也不认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写下绝笔信自证清白。
张汤死后,汉武帝看到他的信,再派人细查,发现他真的是个清廉的官吏,一直靠俸禄生活,家里的财产不超过五百金,葬礼举报得非常简陋,连一口好棺材也没有。
愧疚之下,汉武帝下令杀了丞相庄青翟及三长吏,赏赐给张家大量钱财作为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