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夏天,黑龙江女军医奉命在内蒙古参加部队拉练,冒险救下一只难产母狼,为报答恩人,狼群自发为其站岗放哨,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哨兵狼”。 公元2023年,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老牧民达瓦坐在毡房前,向围坐的年轻人讲述着一个流传四十多年的故事:"那是1978年的事了,我们这片草原上,有一群'哨兵狼',它们专门为一位黑龙江来的女军医站岗放哨..." 年轻人们听得入神,而这个故事要回到1978年那个命运的夏夜。 陆曼是从黑龙江派来内蒙古参加部队拉练的军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姑娘,她对辽阔的草原既陌生又好奇。刚到草原时,她甚至连蚱蜢都害怕,战友们都笑话她:"这姑娘怎么当军医的?打针不怕,蚱蜢倒怕上了。"她总是红着脸笑笑,继续专注于她的医疗工作。 七月的一个夜晚,内蒙古草原上风大得厉害,草被吹得东倒西歪,远处不时传来几声狼嚎。陆曼和战友小李刚完成体能训练,两人背着医药包往回走,不知不觉间已与大部队拉开了距离。 "曼姐,你听见了吗?狼嚎,听说这草原的狼可凶了。"小李紧张地说。 陆曼笑了笑:"别怕,狼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的。"话音刚落,前方草丛突然窸窸窣窣一阵响动,一个灰色的身影蹿了出来。 那是一头成年野狼,比普通的狗大得多,毛发凌乱,眼睛在黑夜中泛着绿光。小李吓得差点尖叫出声,一把抓住陆曼的胳膊往后退。但陆曼却站在原地,她注意到这头狼的行为异常——它既不龇牙也不弓背,没有丝毫攻击意图。相反,它发出低沉的"呜呜"声,像是在求救。 "它不像要伤人。"陆曼轻声说,她试探性地向前迈了一步,那狼却后退了两步,然后回头看她,眼神里满是急切。 "不对劲,它好像在求救。"陆曼在医务室见过太多这样的眼神,那是急需帮助的眼神。 "曼姐,你疯了吧!那是狼啊!"小李死死拽着陆曼的衣角,远处已经传来其他战友的呼喊声。 陆曼深吸一口气,那种作为医者的直觉告诉她,这狼是真的遇到了麻烦。"你回去叫人,我跟着它看看。"不顾小李的阻拦,陆曼迈步跟上了那头已经转身引路的野狼。 月光下,一个南方姑娘跟着一头野狼,走进了茫茫草原的夜色中。野狼时不时回头确认她是否跟上,喉咙里发出催促的呜咽声。后面是陆曼的战友们,他们保持着距离,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大约走了二十分钟,野狼停在了一处不起眼的土坡前。陆曼借着微弱的星光,看到了一个被草丛掩盖的洞口,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她俯下身,向洞内望去——一只大肚子的母狼正痛苦地呻吟着,呼吸急促而微弱,肚子像个皮球一样鼓起,明显是遇上了难产。 陆曼立刻意识到情况的危急。作为军医,她曾在偏远山区帮助过难产的妇女,但眼前这情形却是她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她急忙从医药箱中取出必要的器具,准备进行一场跨越物种的救援... 三天后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值夜班的小王急匆匆跑进医务室,脸上带着一种说不清的惊讶。 "陆医生,你快来看,营地门口有个新鲜的野兔!" 陆曼放下手中整理的药品清单,跟着小王来到营地门口。铁丝网外三米处,一只刚死不久的野兔静静躺着,身上的血迹还温热着。更引人注目的是,野兔周围的草地上留下了几个清晰的狼爪印。 "这是那天那只狼留下的?"陆曼轻声问道,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感觉。 那晚在狼洞里,陆曼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帮助母狼成功生下六只小狼崽。她记得当最后一只小狼安全出生时,那只公狼站在洞口,目光中流露出一种近乎人性的感激。陆曼离开前,把身上带的所有食物都留给了这个刚刚扩大的狼家庭。 起初,大家以为这只野兔只是个巧合。但接下来的日子里,类似的"礼物"开始频繁出现在营地周围——有时是野兔,有时是山鸡,甚至还有羊羔大小的狍子。 有天深夜,站岗的李班长揭开了这个谜。月色正好,他清楚地看见那对狼夫妇悄悄靠近营地。公狼叼着一只野兔,小心翼翼地放在固定的位置,而母狼则警惕地守在旁边。放下猎物后,它们没急着离开,而是远远地望着营地,发出几声低沉的嚎叫,仿佛在感谢或问候。 "草原上的狼啊,最讲情义了。"八月底,一位来营地送羊奶的老牧民听说这事后,摸着胡子感慨道,"你们救了它的家人,这恩情它这辈子都忘不了。" 渐渐地,这对狼夫妇成了营地的"编外警卫"。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时出现,绕着营地转几圈,就像在巡逻。更奇妙的是,自从这对狼在此活动后,周围再也没出现过狼群袭击牛羊的事。当地牧民一开始还提心吊胆,后来发现这群狼不仅不碰牲畜,还会把其他野兽赶走,才终于放下心来。
1978年夏天,黑龙江女军医奉命在内蒙古参加部队拉练,冒险救下一只难产母狼,为报
生而宅命
2025-05-21 23:17:08
0
阅读:28
长空一号
照片这只是狼?[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