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德云社的创始元老徐德亮突然怒斥郭德纲:“一场商演,你拿40多万,分我

月下独酌人 2025-05-21 11:28:48

2008年,德云社的创始元老徐德亮突然怒斥郭德纲:“一场商演,你拿40多万,分我150元,这是打发要饭的吗?” 2009年9月的一个夜晚,北京海淀剧院的后台,气氛异常紧张,徐德亮站在镜子前,他的眼神里满是焦虑与不安,额头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烁。 这是他离开德云社后,在海淀相声俱乐部的首场演出,意义重大。 回想起这一年的风风雨雨,从与郭德纲决裂,到外界的质疑,再到艰难筹备俱乐部,他的内心五味杂陈。 还记得那是1995年的夏天,刚从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徐德亮,在《北京娱乐信报》做记者,却对相声痴迷不已。闲暇时,他总会跑到琉璃厂附近的茶馆听相声。 那天,他听到报幕员说:“下面有请郭德纲,带来《八扇屏》。”抬眼望去,一个清瘦却眼神灵动的年轻人走上台。郭德纲一开口,那精彩的表演瞬间吸引了他。 演出结束后,徐德亮主动上前交流,两人越聊越投机,对相声的热爱让他们相见恨晚。 1996年,郭德纲等人创立德云社前身,徐德亮毫不犹豫地加入,成为创始成员之一。 那时的德云社,条件艰苦,小剧场狭小昏暗,观众寥寥。收入微薄,一场演出下来,大家分到的钱连糊口都难。但徐德亮和郭德纲等人没有放弃,每天早早到剧场排练,打磨段子。 徐德亮凭借北大的知识,为德云社创作了不少融入文化元素和时代热点的新段子,受到观众喜爱。他和郭德纲配合默契,在校园里举办免费专场,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 2006年,德云社迎来转折。郭德纲的相声视频在网络走红,德云社走进大众视野,商演邀约不断,收入大幅增加。 然而,徐德亮却发现自己在收入分配上被边缘化。一次商演后,他满心欢喜去领报酬,打开信封却只有150元。而这场商演票房可观,据说郭德纲一人就拿走40多万。 此后,两人矛盾越来越深,在德云社发展理念上也出现巨大分歧。 徐德亮认为应注重相声艺术的创新传承,培养年轻演员,提升团队艺术水平,同时提高演员待遇吸引人才。 郭德纲则倾向于将德云社打造成商业品牌,注重市场推广和商业运作。 两人在会议上争论不休,徐德亮感到自己在德云社的话语权越来越小,建议得不到重视,还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立。 在一次采访中,徐德亮忍不住向媒体透露对收入分配不均的不满,直言郭德纲拿40多万只给他150元,像打发要饭的。 这句话经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德云社内部也陷入混乱。 2008年9月19日,徐德亮向公众发表声明,宣布和搭档王文林退出德云社。声明中表达了对郭德纲的失望和对德云社现状的不满。 这一消息在相声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外界猜测纷纷。郭德纲接受采访时只是淡淡回应尊重他的决定,但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两人的恩怨难以化解。 徐德亮离开德云社后,遭到不少指责,有人说他忘恩负义,有人说他为了出名制造话题。他的师父张文顺更是气愤地要收回他的“德”字艺名,认为他没有艺德。 徐德亮感到无比委屈,觉得自己只是在争取应得权益,却被他们误解了。 离开德云社后,徐德亮和王文林创立了海淀相声俱乐部,希望能打造不一样的相声团体。 然而,创业艰难,没有德云社的品牌影响力,俱乐部初期面临诸多困难,但徐德亮没有放弃,四处奔波联系场地,培养新演员,创作新节目。 筹备首场演出时,徐德亮得到了一些贵人的支持。相声界的老前辈王学义、常宝华等表示鼓励,王玥波也在百忙中赶来助阵。 演出前夕,王玥波打来电话,叮嘱他好好表现,别让人看了笑话。这让徐德亮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感动,也有对过去的感慨。 演出大幕拉开,徐德亮面带微笑走上舞台,台下响起热烈掌声。这一刻,他仿佛找回了当年那个热爱相声、充满激情的自己。 他深知,无论过去如何,现在他要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扬相声艺术。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9

用户10xxx79

3
2025-05-21 15:40

路过的留下地址[打脸]

猜你喜欢

月下独酌人

月下独酌人

月下独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