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后还手算不算正当防卫,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实际复杂得很。以前很多案子都是“各打五十大板”,只要还手了就说是互殴,比如高铁上被熊孩子家长扇耳光的女孩,还手后被罚了200块,而对方罚500块,结果网友炸锅:“挨打还不能还手?”但最近几年,法律风向变了,像山东淄博的张女士,被醉汉打后抄起啤酒瓶反击,原本被认定互殴拘留5天,最后硬是靠检察院抗诉翻了案,法院改判她正当防卫,连罚款都退了回来。 为啥有的案子能翻盘?关键得看几个细节。比如昆山“龙哥案”,对方拿刀砍人,于海明夺刀反杀,虽然追砍了几刀,但法院认为当时情况紧急,“不能要求完美防卫”,直接认定正当防卫。再比如广州那个被吐口水的小伙,老头先动手打人,小伙还手把对方打骨折,法院却判小伙无罪,理由是“对方先挑衅,还手是为了自保”。这说明,只要对方先动手且持续施暴,还手就有机会算正当防卫,但要是像两个醉汉吵架,你摔酒瓶我挥拳,那就是互殴,都得进去蹲几天。 不过现实中,很多案子卡在“证据”上。比如张女士用啤酒瓶砸人,一开始警察觉得她下手重了,算互殴。结果检察院发现,醉汉脸上的伤可能是撞暖气片造成的,根本不是啤酒瓶砸的,这才翻案成功。还有学生霸凌案里,江某某被15个人围殴,情急下掏刀捅伤对方,法院考虑他“打不过只能拼命”,最后也判了正当防卫。可见,认定正当防卫不光看谁先动手,还得看双方实力差距、有没有持续威胁,甚至伤是怎么来的。 现在法律也在变。以前治安案件很少提正当防卫,基本都是“互殴”了事,但2024年《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加了正当防卫条款,以后警察处理这类纠纷得仔细掂量,不能简单“和稀泥”。就像最高检说的,“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甭管是动刀子还是扇巴掌,只要对方先使坏,老百姓就有权反击,不然谁还敢见义勇为? 所以,下次要是挨了打,记住三步:先躲,躲不了就报警,实在逼急了还手也得挑时机——比如对方抄家伙或者连续攻击,这时候反击才算正当防卫。要是对方打完一下停了,你再扑上去,那大概率算互殴。法律现在站“理”不站“闹”,但证据得留足,监控、证人一个不能少,不然就算有理也容易吃哑巴亏。
被打后还手算不算正当防卫,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实际复杂得很。以前很多案子都是“各打
董说影视
2025-05-21 10:24:45
0
阅读:133
用户14xxx32
不管怎么打 得有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