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那会从印度引进的蛇瓜,亩产五吨饿不死人,现在愣是没人要,这玩意长得跟菜花蛇蜕皮似的,藤架上扭来扭去能吓哭小孩,生瓜带着鱼腥味,切菜时厨房活像水产市场。 可当年粮食紧缺时,家家户户抢着种,张家沟李老汉靠半亩蛇瓜地养活六口人,顿顿不是糊糊就是饼子。 后来生活好了,水灵灵的黄瓜西红柿上了桌,谁还愿意伺候这弯弯绕绕的丑八怪? 饭馆刘老板不信邪,非拿蛇瓜当招牌菜,结果半年才卖出去七八份,最后发现就几个老知青好这口,说能吃出大锅饭的回忆。 现在种子站的老张最愁库存,以前卖两百斤现在两斤都滞销,倒是有养老院买去给老人忆苦思甜。 有意思的是这丑瓜在养殖场找到第二春,喂鸡下蛋多还壳厚,老孙靠蛇瓜饲料粉反而发了财,你们说这算不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看明白没?蛇瓜的遭遇给咱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存课,粮食紧缺年代只看产量,长得再瘆人也是宝贝;物质丰富了就开始挑长相嫌味道,说到底还是人的需求在变。 农科院专家费劲改良品种,去了腥味反被吐槽没灵魂,跟豆汁一个道理——有些味道连着记忆,改了就不是那个味了。 最绝的是这玩意当饲料反而身价倍增,说明啥?找对赛道比硬挤独木桥重要得多。 那些野地里的蛇瓜藤还在疯长,就像被时代甩下的老物件,偶尔有人瞅见念叨两句"这可是救命粮",转眼又被抖音上的新鲜玩意吸引走。 生活的残酷就在这,有用没用全看时势,今天嫌弃的说不定明天就成了香饽饽,记住喽,世上没有真正的废物,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 你们家老一辈有没有这种"过气救命粮"的故事?说出来让大伙开开眼。 参考资料:扬州发布——【扬州中草药故事】蛇瓜瓜名如其形:果做美食,种子入药
七十年代那会从印度引进的蛇瓜,亩产五吨饿不死人,现在愣是没人要,这玩意长得跟菜花
哈皮的瓜瓜
2025-05-20 18:19:27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