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财经社纳兰
5月20日,港股医药板块因一则重磅消息而沸腾。
三生制药在前一天晚上公告宣布,公司与跨国药企辉瑞就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达成总额超60亿美元的许可协议,折合人民币超过430亿,创下国产双抗药物License-out首付款纪录。
这场交易不仅让三生制药股价单日飙涨近40%,市值一度突破500亿人民币,三天翻了一倍,更让国产双抗为代表的国产创新药行业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一、国产药史上最大BD交易
根据协议,三生制药将SSGJ-707除中国内地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授予辉瑞,保留中国内地权益并授予辉瑞中国商业化选择权。
这次交易金额也创新国产创新药BD交易的最高纪录,其中包括首付款12.5亿美元,是为国产双抗药物License-out首付款纪录,远超康方生物AK112的5亿美元首付款。
里程碑付款48亿美元涵盖开发、监管及销售节点,若产品全球年销售额突破50亿美元,三生制药将获得最高梯度分成。
仅这两项合计就达60.5亿美元,按照最新美元牌价折合人民币约435亿元。
不仅如此,三生制药还将获得辉瑞1亿美元股权认购承诺,后者将于协议生效日,以30日成交量加权平均价认购三生制药新股,强化双方战略绑定。
辉瑞为什么要对三生制药的SSGJ-707下血本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三个:
其一,药物结构设计突破性——采用天然IgG4Fc段,避免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效应(CDC),安全性显著优于竞品;
其二,临床数据碾压性——II期研究显示,SSGJ-707单药治疗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客观缓解率(ORR)达70.8%,疾病控制率(DCR)100%,剂量仅为AK112的一半;
其三,适应症拓展潜力——除肺癌外,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适应症已进入II期临床,美国FDAIND申请亦获批准。
二、三生制药赢麻了
这笔交易对三生制药的意义远超财务回报,首先这是中国创新药史上最大一单BD交易,也是国产双抗再度赢得国际市场认可,其意义不亚于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头对头击败强生。
获得辉瑞战略入股之后,三生制药的自主研发平台CLF2也获得全球顶级药企背书,将为后者加速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布局,预计2026年启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全球注册研究。
这一单BD交易也为三生制药获得丰厚的回报,首先是12.5亿美元首付款约折合人民币90亿元,相当于三生制药2024年净利润的逾4倍,直接填补研发管线资金缺口,可支撑三生制药3-5个双抗管线同时推进,形成“研发-BD-商业化”正循环。
此前,普米斯、宜明昂科的PD-L1/VEGF双抗首付款仅5000万美元,而PD-1双抗溢价超10倍。
据公开披露信息,三生制药当前拥有30种在研产品,涵盖肿瘤、自免、眼科等领域,其中PD-1/HER2双抗SSGJ-705、IL-17单抗SSGJ-608等项目均进入临床中后期。这笔资金将加速管线推进,例如SSGJ-705联合化疗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II期研究,有望在2026年提交上市申请。
辉瑞的名气不用多说,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药物研发企业之一,拥有覆盖全球的销售和研发网络,榜上辉瑞的大腿之后,三生制药当然可以快速渗透欧美市场。
而对比同类药物康方生物AK112在美定价策略,若SSGJ-707年销售额达30亿美元,三生制药将获得超5亿美元销售分成。
此外,辉瑞的股权认购将深化双方在临床开发、注册申报等环节的合作,为三生制药其他管线出海铺路。
对比传统License-out,三生制药开创的“License-out+股权合作”新模式,是通过股权绑定降低合作方“毁约”风险,例如加科思SHP2抑制剂与艾伯维的合作因临床数据不及预期而终止。
辉瑞的股权认购,实质是为SSGJ-707的全球开发“兜底”,这种模式或成未来国产创新药出海主流。
三、今年国产创新药爆发了
今年以来,国内医药集采虽然持续推进,但是对于医药厂商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平息,毕竟大部分厂商的药品都已经纳入集采,对于业绩冲击已经平静。
仿制药既然利润率大幅下降,那么国产药企的出路要么是继续靠仿制药好死不如赖活着,老老实实苟着赚点小钱也行,但是这样好日子也是极不稳定的。
要想持续生存壮大,就必须在创新药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各大医药龙头全部投入重兵攻坚创新药,从结果来,集采真是一箭双雕,不光是为中国患者和医药局省了钱,更是朝那些药企的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脚,让他们走出舒适区,在创新药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生制药的这个交易成为国产双抗崛起的分水岭。据东吴证券预测,2025-2030年全球双抗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其中PD-1/VEGF双抗占比超30%。三生制药的成功,证明国产药企可通过靶点创新、结构优化、临床差异化实现弯道超车。
特别是今年以来,国产创新药研发、出海、商业各领域真的是全面爆发,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在研发方面,2025年恒瑞医药预计有7款药物冲刺上市,包括HER2ADC(SHR-A1811)、JAK1抑制剂(SHR0302)等。截至目前,恒瑞医药已实现14笔创新药对外授权合作。
信达生物的GLP-1R/GCGR双靶点药物玛仕度肽(减重适应症)、IL-23单抗(中重度银屑病)等创新药研发进展顺利。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PD-1/VEGF双抗新药依沃西,以头对头击败国际“药王”帕博利珠单抗的临床数据,荣登国际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柳叶刀》。
科伦博泰的HER2ADC(A166)二线治疗乳腺癌、PD-L1单抗(泰特利单抗)治疗鼻咽癌等研发项目稳步推进。
齐鲁制药在2025年已有5款1类新药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开展临床,注射用QLS5132成为针对同类靶点的国内首个抗体偶联(ADC)药物,填补了国内该靶点创新药研发空白。
康方生物作为全球唯一拥有两款肿瘤免疫双抗的上市药企,其自主研发的PD-1/CTLA-4双抗开坦尼、PD-1/VEGF双抗依达方已形成“双剑合璧”之势。
在出海方面,2024年全球医药交易TOP10中,恒瑞医药、礼新医药、纳里制药三家中企首次上榜。国产项目在MNC(跨国药企)合作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不足5%跃升至30%,尤其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创新策源地。
在2025年一季度,国产创新药授权出海交易达成41项,披露的交易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并且超过了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总额。
这些license-out项目中,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信达生物、和铂医药等药企均斩获颇丰,特别是恒瑞医药,得益于此前多年的积累,已经成功从仿制药为主过度到创新药引领的阶段,公司在新阶段依然捍卫了国内医药一哥的地位。
当然,中国创新药出海在一片繁荣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虽然我国创新药研发管线数量多,2024年达4804项,仅次于美国(5268项),其中I期及IND阶段数量高于美国,但II期/III期研究数量远落后于美国。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创新药起步有点晚,管线研究进度落后,在临床试验的推进上,我国创新药还需要进一步加快。
恒瑞医药加速PD-1/LAG-3双抗SHR-1802的临床推进,计划2025年提交IND申请;
信达生物重启PD-1/HER2双抗IBI315研究,优化抗体结构设计以降低毒副作用;
百济神州与诺华重启TIGIT/PD-1双抗Ociperlimab的全球开发,聚焦食管鳞癌等差异化适应症。
四、未来展望:国产双抗的“黄金十年”
对行业而言,这场交易释放三大信号:
技术壁垒决定估值天花板:SSGJ-707的天然IgG4Fc段设计,使其安全性显著优于竞品,这是溢价关键;
全球化能力决定交易规模:辉瑞的加入,让SSGJ-707的全球开发成本降低40%,这是首付款创新高的基础;
资本杠杆决定研发速度:12.5亿美元首付款在这场创新药革命中,三生制药已率先撞线。
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当全球药企都在押注双抗时,谁能持续输出“同类最优”药物,谁就能在这场百亿美元豪赌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