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家长带孩子去网红咖啡店,却被拒之门外,店员说店里楼梯没扶手,二楼还是开放设计,所以不接待12岁以下的孩子,怕出事。一律师表示,店家行为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不妥!网友发问:要真出了事算谁的? 据极目新闻报道,最近,一家长带着孩子开开心心地来到一家网红咖啡店,准备喝个下午茶。 然而,这对亲子却吃个了闭门羹,连咖啡店的门都没能进成,原因是12岁以下的孩子咖啡店不接待。 家长一听,愣住了,要是酒吧这类场所禁止未成年人入内,那还说得过去,毕竟酒吧的环境和氛围不太适合孩子。 可你一家咖啡店,本就是个休闲的地方,为什么要给客人设门槛,不让孩子进去? 再说,咖啡店在团购平台上也没有标注禁止12岁以下儿童入内的提醒呀! 在家长看来,这就是一种歧视。 家长认为,咖啡店的目标客户群体不能只局限于单身又有高消费能力的人,这部分人终究是少数。 而像他们这种已婚有娃,还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顾客才是大多咖啡店的主要目标群体,得好好维护起来才对,而不是把他们这类人拒之门外。 对此,咖啡店方给出不同说法。 店长表示,第一,店门口有牌子提示,明确说不接待12岁以下儿童。 第二,之所以不接待,也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店里的活动空间本就不大,顾客来来往往,孩子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容易发生碰撞。 而且,店里楼梯没扶手,露台和二楼观景台还是开放式设计,万一孩子调皮跑动,很容易发生坠落这样的意外事故。 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这些风险,才出了这样的规定。 家长却觉得,如果店家是担心安全问题,完全可以在二楼这种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温馨提示一下,不让带儿童上去呀! 对于这件事,一位律师给出了看法。 在他看来,咖啡店“一刀切”禁止12岁以下儿童入内的规定,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店家以店里存在安全隐患为由,把儿童拒之门外,这看似有理有据,实则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也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 那些带着孩子想在咖啡店享受闲暇时光的家长,就这样被剥夺了消费的权利,心中的失落与不满可想而知。 律师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允许儿童在监护人全程陪同的情况下进入店内。 与此同时,对于店里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把安全风险提前告知消费者,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真正尽到安全提醒与保障的义务,让消费者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安心消费。 有人看后并不认可律师的观点,说这要是真出了事,算谁的?最后不还是店家背锅吗? 店家拒绝也是在保护孩子,为什么还有异议? 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店家的这个规定是否妥当?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咖啡店“一刀切”禁止12岁以下儿童入内,从消费者角度而言,这种规定实际上把有12岁以下儿童的消费者群体与其他消费者区别开来,限制了这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权。 咖啡店的规定使得这部分消费者无法正常进入消费,违背了平等原则,侵犯了消费者平等参与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经营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从法律角度,店家确实有保障消费者安全的责任,但“一刀切”禁止12岁以下儿童入内并非唯一且合理的解决方式。 律师认为商家应当允许儿童在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进入店内,并且在店内有安全隐患的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尽到安全提醒和保障义务。 这种方式既能让消费者在安全的环境中消费,又保障了消费者的消费权利。 而咖啡店直接禁止儿童进入,虽出发点是避免安全风险,但这种做法过于简单粗暴,没有充分履行经营者应尽的安全保障义务,也没有在保障安全和满足消费需求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所以,如果从法律层面来看,咖啡店的规定在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方式上确实不够妥当。 对于咖啡店的做法,你怎么看? #记录我的2025#
2020年,江苏盐城,一女子与相亲对象见面,一口气点了快7000元的菜,男子问她
【10评论】【12点赞】
yaocheng107
这算不算强买强卖的强买啊?还是郭老师说的好啊,XJ都还能不想接的客人就不接呢
论语
消费者有选择商家的权利,商家也有选择消费者的权利。
乐祺褀
我支持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