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俄军明知自己已全面落后,也不愿采购中方武器装备,俄罗斯专家一句话终于说出实情

小九九阿 2025-05-19 17:25:22

难怪俄军明知自己已全面落后,也不愿采购中方武器装备,俄罗斯专家一句话终于说出实情:各方恍然大悟!

当地时间5月中旬,俄罗斯著名军事专家、欧洲与国际问题研究学者瓦西里·卡申在接受东大媒体采访时,对东大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互动、军事技术合作和安全协作问题进行了令人关注的表态和分析。

首先得从俄罗斯的军工家底说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 70% 的国防企业和 85% 的军工设备,这种家底让俄罗斯骨子里带着 “军事大国” 的骄傲。

哪怕近年来经济不景气,俄罗斯仍能通过翻新封存坦克、24 小时运转生产线等方式,在俄乌冲突中维持高强度作战。这种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的心态,让俄罗斯很难放下身段向中国采购武器。 正如俄专家卡申所说,俄罗斯精英层对技术合作始终心存疑虑,更倾向于通过内部调整而非外部采购解决问题。

其次,俄罗斯对 “技术主权” 的执念远超外界想象。普京曾明确要求国防工业实现 100% 进口替代,这种政策背后是对苏联时期 “全产业链自主” 模式的延续。

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军工展现出的快速转产能力,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路径依赖。相比之下,中国武器虽然在无人机、电子战等领域领先,但俄罗斯担心采购中国装备会导致关键技术依赖,甚至在战时被 “卡脖子”。

就像俄专家卡申指出的,中俄在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等敏感领域的合作虽有进展,但双方信任度仍较低,合作更多停留在局部项目而非系统性整合。

再者,地缘政治的博弈也让俄罗斯有所顾虑。尽管中俄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合作,但两国在中亚、中东等地区存在潜在竞争。俄罗斯担心中国通过武器出口扩大影响力,动摇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

此外,俄罗斯若公开采购中国武器,可能被西方解读为 “示弱”,进而影响其作为全球军事强国的地位。

还有一个现实因素是,俄罗斯军工体系的惯性难以打破。苏联时期建立的庞大军工复合体,至今仍承担着数百万就业岗位。采购中国武器意味着冲击本土产业,这在政治上是难以接受的。

最后,俄罗斯对中国武器的实际效能仍存疑虑。虽然中国在无人机、雷达等领域技术领先,但俄罗斯军工界普遍认为,中国装备的某些核心部件仍存在短板。

这种偏见,加上历史上中俄在苏 - 35、S-400 交易中因技术转让问题产生的摩擦,进一步削弱了合作基础。正如卡申所言,俄罗斯更愿意通过技术合作而非直接采购来获取中国技术,这样既能保持自主性,又能避免 “丢面子”。

说白了,俄罗斯的选择就像一场空中缠斗,明知中国在某些方面占优,但仍要凭借多年积累的 “战术经验”寻找破局点。这种坚持,既是历史惯性的延续,也是大国博弈的必然。

不过,随着中国军工技术的持续突破,未来俄罗斯是否会改变策略,或许要看这场 “空中对决” 的最终走向。

0 阅读:213

猜你喜欢

小九九阿

小九九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