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党组织给了他1000美元,让他去做生意,做什么不管,但是,组织什么时候要钱都得给,要多少就得给多少,他用这1000美元,不仅完成了任务,解放后还上交了1000万美金和12万两黄金,他是怎么做到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春天,中国正处于战火之中,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封锁,南方各地的地下党组织陷入经费短缺的困境,抗战根据地物资供应几近断裂。 在这种局势下,党组织决定启用一批有能力、有信仰的党员,通过经商手段筹措资金,肖林就是其中之一。 组织给了他1000美元,让他以商人身份活动,做什么生意由他决定,不设限制,但有一个前提,组织什么时候要钱,他都必须第一时间送上,数额也要足额无误。 这笔钱是启动资金,之后不会再有援助,这是一项隐秘而艰难的任务,不能暴露身份,也无法公开接受帮助,肖林明白,这不仅是一次尝试,而是攸关全局的责任。 拿到资金后,肖林与妻子开始研究行情,他们没有立即开店,而是观察市场走势,彼时,法币贬值严重,银元和美元流通紧张。 他利用汇率波动,在黑市上兑换和倒卖美元与银元,反复周转,三个月时间,将1000美元增值到接近4000美元,他没有急于消费,而是将收益继续投入更稳妥的领域。 他们在江津开设了一家名为“恒源字号”的商行,经营食糖、土纱等当地农产品,食糖在城市中需求量大,但进货渠道受限,他们通过熟人关系,从偏远地区低价购入,再通过长江水运运往重庆转卖。 由于控制进货成本,利润稳定,肖林经常亲自跑运输,货物在路上要通过国民党岗哨,他隐藏账本在车底、粮袋和夹层之中,多次逃过盘查。 不久,江津开始调整糖税,肖林提前得到消息,在调税前大量囤积食糖,等税收提高后,他分批出售,每一担都能获得比平时高出两倍的利润。 这一笔收益支撑了商行半年开支,也为组织提供了可观的经费,之后,他开始拓展业务,新增五金、药品等商品,形成多线经营格局。 随着国统区封锁加剧,肖林在李市、重庆等地设立多个分号,物资通过水路转运,他在嘉陵江边租下吊脚楼当货仓,从那里发货迅速、隐蔽。 他妻子王敏卿处理账目非常细致,有一次军统突袭,他们把账本藏进泡菜坛子中,成功躲避检查。 1945年抗战胜利,市场逐渐活跃,商业竞争也更加激烈,肖林判断战后将面临内战,组织对资金的需求不会减少,他将重心转移至上海,在繁华地段设立“华益贸易公司”。 上海是全国的商业中心,也是情报机关活动频繁的地方,他以经营进出口和大宗商品为主,将华益建成一个资金转运和物资交换的平台。 山东等地的解放区缴获了大量黄金和外币,但无法直接使用,肖林得知后,安排专人将这些物资藏于油桶中,由货船秘密带入上海,再逐步兑换成法币或美金,用于购置药品、布料、器材。 再通过海运、江运等方式送回前线,这一运输路线长达数千公里,但他始终保持准确交付,从未出错。 上海解放后,党组织要求清点资产,经过盘查,华益公司共积累黄金12万两,折算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合计约1000万美元,肖林主动将全部资产上交,没有保留任何股份,也未索取任何回报。 他只提出,希望留下三枚银元,作为纪念这些年在商海中经历的斗争和坚持,三枚银元后来被他捐给了重庆的红岩博物馆,陈列至今。 它们记录了一个普通党员用商业方式支援国家的真实历史,肖林用智慧、胆识和极强的责任感,将一笔1000美元的启动资金变成支撑解放战争的一条经济生命线。 整整八年,他和妻子隐姓埋名、日夜奔波,只为不辜负组织交付的重托,国家今天的强盛,也凝结着像他这样的默默奉献者的血汗与忠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光明网——三块银元见证共产党员的初心
1941年,党组织给了他1000美元,让他去做生意,做什么不管,但是,组织什么时
如梦菲记
2025-05-19 16:47:33
0
阅读:237
慕容雪枫
另一个战场的英雄。管商贸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