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事件:同治西北回乱】史料记载,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自元代以来即为回民聚居区, 陕西省会西安城厢内外及渭河两岸,从宁夏到平凉千余里之广袤地带,回民村寨星罗棋布,回堡众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廷加征税赋,西北地区协饷日益加重,加上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民不聊生。 早已有之的汉、回矛盾也因此变得愈发尖锐,相互袭杀事件也变得愈发频繁。 同治元年(1862)5月,远征西北的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和遵王赖文光部,抵达西安以东的渭南地区,关中回民纷纷起兵响应。回军以渭南仓渡镇、同州(今陕西大荔)王阁村和羌白镇、仓渡镇等为主要据点,首领为伊斯兰教阿訇洪兴、任武、郝明堂、禹得彦等,组成十八大营,共二十万人,迅速控制了渭河两岸。在此期间,回民军血洗渭南以及关中汉族村寨,杀戮惨烈,其中以回酋白彦虎、马生彦最为凶悍,杀人最多,许多汉人村寨被白彦虎等部夷为平地。 在中都泾阳、三原、富平、咸阳回民暴动不久,西安等地的汉人民团也开始聚众报复回军, 攻杀回民,焚烧回堡。《平定关陇纪略》 说:“西安各属回村甚多,尚未起事,而团总梅锦堂乘间纠合团练两千余人,先将长安境内各回民肆行焚杀,复到户县之辉渠堡围攻烧杀。该处回民庐舍一律焚毁。该回老弱被杀,精壮悉赴渭北咸阳、泾阳等处,前来攻打西安 ” 。由此可见,回、汉相互仇杀,使曾经富庶繁华的关中平原血流成河,顿时变作人间修罗场。 1863年初,鉴于西北回乱愈演愈烈,清廷派悍将多隆阿为钦差大臣,率剽悍善战的黑龙江马队西上剿回。多隆阿果然骁勇,很快攻占回军的后方基地羌白镇和王阁村。翌年,在清军的进剿下,屡遭挫败的陕西回军被迫退往甘肃。在这段时间内,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的回民也同时起事。西北回军逐渐形成四支力量:在甘肃南部,以河州(今临夏)、狄道(今临洮)为中心, 由新教(哲赫忍耶教派)教主马占鳌为首领;在宁夏府(彼时属甘肃)南部,以灵州(今灵武)和金积堡为中心,阿訇马化龙为首领;在青海东部,以西宁为核心,以阿訇、清军小军官马文义(马哈三)为首领;在甘肃西部,以肃州(今酒泉)为重要基地,由清军把总马文禄(又名马四,马忠良)为首领。其中以盘踞灵州金积堡的马化龙人马最多,实力最强,成为西北回军的中心。 后多隆阿被从云南流入西北的回军残部击毙,清廷于1868年任左宗棠为钦差大臣、陕甘总督、主持西北军务,率老湘军西上攻回。不久,左宗棠 、刘松山招降活动于陕甘交界处以董福祥为首的汉人民团、游勇武装,裁汰老弱,遴选精锐,组建了一支善于骑战、战力强悍的骑兵部队,名号“董字三营”。 1871年,经一系列激战,左军攻克金积堡 ,歼灭数千回军,擒斩大阿訇马化龙等酋目十余人。1872年太子寺(广河)之战,肃南回军彻底失败。同年,左氏楚军又攻破西宁,西宁回军首领之一马永福投降。次年,另一回首马文禄也率众投降, 旋被处死,白彦虎部西逃新疆投奔阿古柏“哲德沙尔汗国” (后窜逃沙俄境内) 清军占领肃州。西北回乱前后历时十二年,无数生灵惨遭涂炭,至此被左宗棠平定。
【历史大事件:同治西北回乱】史料记载,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自元代以来即为
陶然梦琪说事阿
2025-05-19 13:50:48
0
阅读:51
书安
清朝实亡于宗教战争,太平天国基督教起义,陕甘起义,云南起义,共死了上亿人口,国力大大衰落,为后来的割地赔款埋下了伏笔。清政府对新的宗教(伊斯兰和基督教)反应迟钝加上不重视,缺乏应对方法,导致一系列的灾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