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秋,朱老总延安窑洞前院子里的苹果熟了,却总是被人偷,支部书记陈其涵告诉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5-19 09:50:12

1943年秋,朱老总延安窑洞前院子里的苹果熟了,却总是被人偷,支部书记陈其涵告诉朱老总,偷苹果的不是别人,正是“二陈”。朱老总听罢,乐呵呵地笑道,偷就偷吧,大不了树上再结新的嘛!

延安的秋风吹过黄土坡,窑洞前的老槐树沙沙作响,朱德的院子里,几棵苹果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像极了过年时老乡家门口挂的红灯笼。

那年月延安的日子苦,战士们顿顿啃窝头就咸菜,满树的苹果可馋坏了不少人。

要说这偷苹果的"二陈",那可是延安出了名的活宝组合,陈赓比陈锡联大着十来岁,两人在红四方面军打仗时就结下了交情。

陈赓这人天生带着机灵劲儿,眼睛一转就是个主意,跟人说话总能把严肃的事儿说得乐呵呵的。

陈锡联倒是个实心眼的老实人,平日里话不多,可跟着陈赓总能干出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后来陈赓把自己小姨子说给陈锡联当媳妇,俩人成了连襟,关系更铁了。

那年秋天,俩人都被安排到中央党校学习,说是学习,其实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食堂顿顿萝卜白菜,吃得人嘴里能淡出鸟来。

有天晌午,陈赓蹲在窑洞门口晒太阳,瞅见朱老总院里的苹果树红得晃眼,肚子里馋虫直打滚,他捅了捅旁边打盹的陈锡联:"老陈,想不想吃口甜的?"陈锡联一听这话,眼睛立马瞪得溜圆。

要说陈赓的鬼点子,那真是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他拉着陈锡联蹲在墙根底下嘀咕:"朱老总家的苹果熟得都快掉地上了,咱这是帮他老人家解决困难。"陈锡联刚开始还直摆手,架不住陈赓三寸不烂之舌,硬是给说动了心。

第二天晌午头,俩人猫着腰溜到朱老总院子外头,陈锡联按计划去敲门,说是来汇报思想动态。

警卫员说朱老总在屋里看文件,他就站在门口扯着嗓子问好,这时候陈赓已经绕到后墙根,拿根长竹竿对着苹果树"噼里啪啦"一通敲,红彤彤的果子下雨似的往下掉,砸在黄土地上直打滚。

等陈赓也装模作样来敲门,朱老总已经站在院里等着了,三人站在满地苹果中间,陈赓拍着大腿直嚷嚷:"老总您看,这么好的果子掉地上多糟践!"朱老总捋着胡子笑:"你们来得正好,快帮着捡捡,省得烂在地里。"俩人兜着衣襟捡了满满两兜,临走时朱老总还往他们口袋里塞了两个大的。

这招使了三四回,陈锡联还专门换了件大棉袄来装苹果,有次他俩猫着腰往外走,正撞上来送文件的支部书记陈其涵。

没过两天,陈其涵就把这事儿捅到了朱老总跟前,谁成想朱老总听完拍着桌子直乐:"陈赓那点小把戏还能瞒过我?树上果子多的是,他们爱吃就拿去!"

话是这么说,可"二陈"脸上挂不住了,再碰见朱老总,俩人躲得比兔子还快,朱老总倒不介意,隔天就让夫人康克清提着筐苹果找上门:"老总说了,再不去家里拿苹果,他可要亲自送来。"陈赓捧着红彤彤的苹果,眼眶子直发酸。

后来他跟陈锡联说:"朱老总这是给咱们留着脸呢。"

要说这延安的日子虽然苦,可大伙儿心里都揣着团火,朱老总带头开荒种地,毛主席摇着纺车纺线,战士们开出的菜地连成片。

这苹果树的故事传开后,倒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趣谈,有人学着"二陈"的法子去摘枣子,被管后勤的逮着也不恼,反倒抓把枣子塞人家兜里。

陈赓和陈锡联后来带着兵南征北战,可每次聚在一块儿总要念叨这段,有回在西南剿匪,陈锡联看着山上的野果子,突然冒了句:"要是有竹竿就好了。"陈赓笑得直咳嗽:"可别再让人逮着现行!"

这俩老伙计的革命情谊,就像那年的苹果,甜中带着点酸,嚼着嚼着就品出了岁月滋味。

要说朱老总为啥这么宽容?延安的老兵们心里都明白,那会儿大家伙儿勒紧裤腰带干革命,首长和战士吃的一锅饭,睡的一铺炕。

朱老总院里的苹果树,打从一开始就是给大伙儿种的,后来康克清回忆说,老总每年都特意留着树顶的果子,说是给"长竹竿"预备的。

当这事传到毛主席耳朵里,毛主席拿笔在文件上批了句:"苹果战术好,团结更重要。"这话后来被印在党校的教材里,成了群众路线的生动例子。

不过"二陈"偷苹果,偷出了革命队伍里的真情义,也偷出了官兵同甘共苦的老传统。

现如今去延安参观,朱老总故居的苹果树还长得旺实,讲解员总爱指着树杈上的疤瘌说:"瞧见没?这就是当年陈大将使竹竿留下的印儿。"

游客们听着直乐,有个白头发的老爷子抹着眼角说:"那会儿的首长,跟咱们老百姓心贴着心呐。"

0 阅读:168

猜你喜欢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