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涂孝文叛变后,供出了李青林。李青林被捕后,死不承认自己党员的身份。特务只好叫涂孝文与李青林当面对质,不料李青林见到涂孝文后,爽快承认:我当然认识他!
李青林出生在四川泸州一个商贾之家,父亲读过书又做过生意,特别重视子女教育。
虽然家里守着老规矩不让女孩抛头露面,但李青林硬是凭着聪慧进了学堂。
1930年她考进泸州师范时刚满16岁,扎着两条麻花辫,书包里总揣着《新青年》杂志。
那时候谁也没想到,这个文文静静的女学生后来会成为让敌人头疼的"硬骨头"。
原以为她的一生将会如此平淡下去,但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
有年暑假回家,李青林亲眼看见父亲被讨债的军阀活活打死在自家院子里。
她心中情绪久久不能平复躲在柴房,指甲抠进木头缝里渗出血来,从那天起,她心里就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在学校里,她白天跟着先生学国文算术,晚上偷偷组织同学读进步书籍,寒暑假也不闲着,跑到乡下给穷人家的孩子教识字,捎带着讲些"穷苦人要翻身"的道理。
1939年春天,油菜花开得正旺的时候,李青林在长江边的小茶馆里举着拳头宣了誓,她成了共产党员,化名"李方舟"在川东一带活动。
那时候日本人的飞机三天两头往重庆扔炸弹,李青林带着妇女们缝军衣、做布鞋,晚上还要刻钢板印传单。
有次敌机来了,她护着油印机往防空洞跑,炸弹碎片擦着耳朵飞过去,后来留了道疤,她倒笑着说这是"革命勋章"。
抗战胜利后,重庆城里到处是接收大员的汽车喇叭声,李青林转到万县当小学教员,明面上教孩子们算术课,暗地里联络工人组织罢工。
1947年她和几个进步女青年办了《四川妇女》月刊,教女工们认字算账,有回印刷厂被特务盯上,她连夜把机器拆成零件,分装在腌菜坛子里运走,后来这事在组织里传为美谈。
1948年6月14日,天还没大亮,李青林正在宿舍批改作业,突然听见外头狗叫得厉害,她推开窗看见街上人影晃动,立刻把桌上的信件塞进灶膛,火苗刚窜起来,门就被踹开了。
带头的是个麻子脸特务,手里捏着张照片对着她比划,李青林被抓走时只来得及抓起床头的蓝布衫,上面别着枚磨得发亮的铜纽扣,是当年入党时老上级送的。
渣滓洞监狱的刑讯室里,老虎凳、烙铁、竹签子摆了一地,特务头子徐远举亲自审问,要她交代上级和同党。
李青林咬死就说自己是普通教员,问急了就闭着眼睛背乘法口诀,电刑用了三次,她昏过去就泼盐水,醒过来还是那句话:"我教书的,不懂你们说的那些。"后来连行刑的都嘀咕:"她骨头是铁打的?"
没曾想这时候竟出了一个名叫涂孝文的叛徒,他被捕后没熬过三天,把李青林给供了出来。
可当两人被押到审讯室对质时,李青林盯着涂孝文青肿的脸,突然提高嗓门:"我认得他!去年3月在朝天门码头,这不要脸的想占我便宜!"满屋子的特务都愣住了,涂孝文张着嘴说不出话。
这招"反咬一口"打乱了审讯节奏,气得徐远举摔了茶杯。
接下来的日子,李青林被转押到白公馆,牢房里暗无天日,饭里掺着砂子,但她照样教同监的难友识字,用草纸编成小本子写"狱中课本"。
有次放风时看见新来的女学生吓得直哭,她隔着铁栅栏安慰:"莫怕,记着咱们骨头硬,他们就没办法。"
1949年春节那天,看守破例给了半碗红烧肉,她悄悄把肉分给生病的难友,自己喝了两口汤。
1949年11月14日,李青林和另外29名同志被押到电台岚垭刑场,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枪声响起前,有人听见她喊了句"新中国万岁",惊得树上的老鸹扑棱棱飞起来,8天后,重庆解放,人们在挖出的遗体里找到她时,那枚铜纽扣还牢牢地扣在领口。
她永远沉睡在了那一年,但她所做的事情却永远记在人们心中,永远不会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