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是出生在没落的贵族家庭,她的外曾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李鸿章,母亲黄逸梵是有名的大小姐,在这种家庭中张爱玲也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她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优渥的家庭条件养成了她高傲文笔,这种具有女性鲜明特征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一度受到追捧。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生于上海,原名张煐。她家世显赫,外曾祖父李鸿章是晚清重臣,祖父张佩纶也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李鸿章之女。可到了她父亲张志沂这代,家道已中落。张志沂是个典型的旧式少爷,抽鸦片、逛花楼,生活糜烂,把家产挥霍得所剩无几。母亲黄逸梵却是个新派女性,留过洋,受过西式教育,和张志沂完全不是一路人。两人性格冲突不断,婚姻摇摇欲坠,1930年终于离婚。当时张爱玲才10岁,跟着父亲生活,弟弟张子静则归了母亲。 张爱玲小时候,家里虽不比祖辈风光,但还保留着贵族的排场。她父亲靠着祖上的关系,1923年在津浦铁路局谋了个英文秘书的差事,带着全家搬到天津。她在那儿开始读私塾,学诗词经书,挺早就显出文学天分。1924年,母亲和姑姑去欧洲游学,她被交给姨奶奶照管。这段时间,她7岁就试着写小说,主题多是家庭的不幸。1928年,父亲带着她和弟弟回上海,她进了黄氏小学,一所美国教会学校,改名叫张爱玲,开始学英语、绘画和钢琴。她特别爱读《三国演义》《西游记》这类古典名著,底子打得扎实。 1930年父母离婚后,张志沂再娶了个北洋政府高官的女儿孙用蕃。这女人性格强势,对张爱玲不冷不热。张志沂整天沉迷于鸦片和旧派生活,根本不管孩子,张爱玲在家越来越觉得孤单,性格也变得孤僻又有点傲气。1932年,她12岁,在圣玛利亚女校的校刊《凤藻》上发了篇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崭露头角。1937年,她从这所学校毕业,成绩拔尖,1938年考上了伦敦大学远东区的入学考试,可惜战乱挡了路,没能去英国。她转而进了香港大学文学系,1941年香港沦陷,学业中断,只好回上海。1943年,她凭《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炮而红,成了上海文坛的新星。 张爱玲的写作风格很特别,既有古典文学的底蕴,又带着现代的冷眼看世界。她写上海的都市生活和女性的命运,笔锋犀利又细腻,特别能抓住人心。《金锁记》是她的代表作,讲的是曹七巧怎么在封建家庭里被压得喘不过气,最后人性都扭曲了。这故事冷得让人发寒,却真实得没法反驳。《倾城之恋》写的是香港沦陷时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感情纠葛,背景是大时代,人物却是小市民,接地气又耐人寻味。《红玫瑰与白玫瑰》则挖苦了男人佟振保在欲望和道德间摇摆的嘴脸。她写东西特别注重细节,色彩、质感都抓得准,读起来有画面感。当时1940年代的读者特别吃她这一套,觉得她写出了女性的真实心声。 可她的感情生活就不那么顺了。1944年,她跟胡兰成认识。这家伙是个才子,在南京看到她的《封锁》,被她的才华迷住,跑来上海找她。两人聊得投机,很快就恋爱了,当年8月还偷偷结了婚。可胡兰成是个花心大萝卜,婚后照样跟别的女人搞暧昧。张爱玲一开始忍着,后来实在受不了,1947年跟他一刀两断。胡兰成这人虽然有才,却没啥底线,张爱玲算是看透了。 1955年,张爱玲去了美国,次年在个文艺营认识了作家赖雅。这老头65岁,比她大不少,但两人聊文学聊得来,挺快就走到了一起。1956年,她怀了孕,跟赖雅结了婚,可惜孩子没保住,流产了。赖雅身体也不好,老中风,她得照顾他,日子过得挺苦。1967年,赖雅去世,张爱玲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赖雅走后,张爱玲在美国几乎不跟人来往,就靠写东西和版税过日子。她跟好友宋淇夫妇保持联系,他们帮她出书,也给她点经济支持。她晚年得了皮肤病,老觉得家里有跳蚤,搬家搬得跟逃难似的。从1984年到1988年,搬了180多次,平均一周一次。她住的地方都很简陋,地板旧得吱吱响,墙皮都掉了,可她不缺钱,靠台湾皇冠出版社的版税,生活算得上中产。据说她去世时留了270万美元遗产,全给了宋淇夫妇。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公寓里去世,死于心血管病。她死的时候一个人躺在床上,没人知道,直到邻居闻到味儿报警,警察才发现。她遗嘱里说要马上火化,骨灰撒进太平洋,不让人看遗体,也不办葬礼。可能因为皮肤病,她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她的身体。她留下的笔记本里写着“不要让任何人看到我的遗体”,透着股孤傲和决绝。
张爱玲是出生在没落的贵族家庭,她的外曾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李鸿章,母亲黄逸梵是有
行走的小房车
2025-05-19 08:50:54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