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杨成武请地主吃饭。饭后他提出让地主们捐款抗日,平时抠门的地主王蒲伸出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19 00:25:08

1937年,杨成武请地主吃饭。饭后他提出让地主们捐款抗日,平时抠门的地主王蒲伸出五根手指说:“我捐5万大洋!” 1937年深秋的涞源县城刮着刺骨寒风,西街老槐树客栈的门板被风吹得吱呀作响。二十多个穿着厚实皮袄的地主陆续走进店里,走在最后的是个裹着灰布补丁棉袄的老头。 这人叫王蒲,在十里八乡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叫"铁公鸡",平时买个针头线脑都要讨价还价半天。 这事要从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胜仗说起,杨成武带的独立团原本只有千把号人,打完仗后呼啦啦涨到七千多人。队伍壮大了是好事,可吃饭成了大难题。 蒋介石那边克扣军饷,阎锡山的部队又盯着壮丁不放,战士们天天嚼黑豆,脚上草鞋都扎着秸秆。 杨成武看着账本上歪歪扭扭的"缺粮"两个字直嘬牙花子。 这时候聂荣臻政委捎来话,说咱们得在晋察冀扎下根,不能光指望上头。杨成武一拍大腿,决定请当地有头有脸的地主们吃顿饭。 客栈里摆开三张八仙桌,端上来的菜让这帮地主直瞪眼。白菜帮子炖豆腐飘着几点油星,萝卜缨子炒的肉片薄得能照见人影,最金贵的要数那碗鸡蛋汤,黄澄澄的蛋花还没筷子头大。 这些平日里吃惯山珍海味的财主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好意思动筷子。 杨成武站起来抱了抱拳,说咱们独立团的弟兄们现在啃的是冻得梆硬的黑豆饼子。前些日子打伏击,战士们趴在雪窝子里大半天,好些人耳朵冻掉了都没吭声。 他说着把地图往桌上一摊,手指头顺着同蒲铁路线往下一划拉——小鬼子要是顺着这条线打过来,别说咱们的祖坟祠堂,就是各家各户的粮仓田产都得遭殃。 屋里静得能听见煤油灯芯爆火花的声音,最先开口的是平定县首富李老太爷,捐了两千大洋。其他地主跟着报数,有说捐八百的,有说给五百石陈粮的,可眼睛都往墙角那个补丁摞补丁的老头身上瞟。 王蒲坐在最靠门的条凳上,手里攥着个磨得发亮的旱烟袋。 这烟袋牛皮面上印着十字花纹,还是四十年前他从义和团刀口底下救了个洋教士,人家送给他的谢礼。 当年他背着那个法国人在高粱地里躲了三天三夜,靠着这层关系倒腾皮毛生意,这才置办下张家口外三百亩水浇地。 杨成武特意走到王蒲跟前,说早就听说王老先生当年救洋人的壮举。话还没说完,老头突然伸出右手,五根手指头张得跟鸡爪似的。 众人瞅见他缺了无名指和小指的手掌,想起这是早年间他被地主家看门狗咬伤落下的残疾。 "五千大洋?"杨成武试探着问。 老头摇摇头,花白胡子跟着颤。"五百?"李老太爷刚笑出声,就听见王蒲沙着嗓子喊:"五万!"这话像是往油锅里泼了瓢冷水,惊得满屋子人倒抽凉气。 王蒲哆哆嗦嗦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头裹着张泛黄的地契。他说这是张家口外最好的三百亩水田,折算五万现大洋,全捐给八路军买粮草。 见大伙儿还发愣,老头扯了扯补丁袖子说:"别看我穿得破,当年要饭的时候吃过百家饭。如今小鬼子来了,总不能留着钱给倭寇办丧事!" 这话说得在理,李老太爷当场把金链子撸下来拍在桌上,说再加三万现洋。其他地主也跟开了闸的洪水似的,你三千我五千地往上加码。 散席时王蒲偷偷塞给杨成武个账本,上面记着张家口几家粮行的老交情,说拿着这个能赊三成粮食。 转过年来开春,独立团在雁宿崖打了个漂亮仗。后勤部队拆开王蒲捐的粮袋子,发现每个米袋底下都缝着小布条,上头用蝇头小楷写着"伤兵细粮,不得挪用"。 后来才知道,这老头把家当捐干净后,把最后两箱银元埋在祖坟里,自己躲进山洞啃了三个月野菜。 等抗战胜利那天,乡亲们在王蒲枕头底下翻出个血账本,里头密密麻麻记着鬼子烧了多少房子、杀了多少人。 这个平时买菜都要抹零头的"铁公鸡",把毕生积蓄都化成了打鬼子的枪炮弹药。杨成武晚年写回忆录的时候还念叨,说当年那五万大洋不只是雪中送炭,更让他看清了中国老百姓骨子里的血性。 如今涞源县城的老人们说起这事,总要指着西街那棵老槐树比划。说当年王蒲举着五根手指头的样子,活像棵顶着风雪的歪脖子松。 那些补丁棉袄、磨破的烟袋、发黄的地契,比什么功勋章都金贵——这都是中国老百姓用脊梁骨撑起江山的见证。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