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何炅花了100多万在湖南长沙买了一套房子,可是他每次回长沙,却不从来住这套房子,而是选择住酒店。 1998年,26岁的何炅刚刚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没几年,工作虽然还算稳定,但收入并不算高。 他当时刚从央视少儿节目《大风车》转向湖南卫视发展,还没有彻底在娱乐圈站稳脚跟。 可就是在那一年,他却做了一个大胆而坚定的决定:在老家长沙花了一百多万元,买下一套房子。 在那个年代,长沙的平均工资才不过数百元,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总收入也很难超过三万元。 一百多万元是一笔几乎可以让人窒息的巨款,何炅为了这套房子几乎掏空了所有的积蓄,还东拼西凑借了些钱。 他的父母起初并不支持,劝他先稳稳工作、再考虑买房的事。 但何炅却说:“长沙是我家,我总得在这儿有个落脚的地方。” 那时的他,刚刚加入《快乐大本营》,与李湘搭档主持,节目还远未成为国民级别,他自己也远没有“万能主持人”的称号。 年轻的他,满脑子是干劲,但生活也一地鸡毛。 几乎每周都要录节目、飞北京做配音、跑校园演讲,一年能在长沙停留超过五天的时间屈指可数。 那套位于长沙市中心、交通便利、户型优越的房子,就这样安静地空置着。 起初,他是打算每次回长沙时都住进去的,他亲自挑了装修公司,买了心仪的家具,还托朋友找了一位阿姨定期打扫。 可理想很快被现实打败:每次回长沙,他不是凌晨落地,就是第二天一早又要赶飞机,有时候连开门钥匙都不记得放哪儿了。 房子虽然是自己的,却始终带着些陌生感,冰冷、沉默、没有烟火气。 “住酒店更方便。”他一边对助理这么说,一边把房门钥匙丢进包里,下一次也许又会落在北京的某个抽屉里。 他自己也不知这是第几次这么说了。 一次录节目中场休息时,他和谢娜聊天。 谢娜问他:“你长沙不是有房子吗?咋每次都住酒店?” 他笑了笑,说:“我那房子都快长灰了,每次回去跟住别人家似的。” 谢娜半开玩笑地回了一句:“那你干脆送我住算了!” 何炅没说话,只是笑着喝了一口水。 其实,他也不是没想过“住回去”,但每次回家,父母早已习惯了接他去老家吃饭、住他们那儿。 住酒店,他觉得不会打扰别人,行程灵活,哪怕半夜也能退房、出门。 住自己那套房,却像是进入了另一个节奏缓慢的世界,他连放慢脚步、坐下来、开电视、倒一杯水都做不到。 “我连待在一处的时间都没有,还谈什么‘家’?”他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 于是,这套房子就这样尴尬地“闲置”着,几年后,有朋友劝他干脆卖了:“房价涨了那么多,转手肯定赚不少。” 但他摇摇头:“我不想卖,那是我人生第一套房子。” 房子不大,却是他在外漂泊多年后,给自己画下的一块“原点”。 那之后,何炅的事业一路飙升。 他几乎成为了湖南卫视的“门面”,《快乐大本营》稳坐收视冠军,他跨界唱歌、演戏、写书、做导演,几乎没有一刻真正“闲下来”。 他的生活从不属于某一座城市,却始终带着长沙的影子。 他常说:“我是长沙人。”可这座他深爱的城市,却始终没有真正“留住”他哪怕一个晚上。 2012年,有一次他因参加公益活动在长沙多停留了两天。 他破天荒地没订酒店,而是让助理提前去家里通风、打扫,准备住进去。 那天,他独自拎着包回到那间阔别多年的房子。 家具早已过时,墙面泛黄,冰箱里空空如也。 他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夜色,一种久违的安静笼罩着他。 那一晚,他睡得很好,没有敲门声,没有工作电话,没有航班提醒。 他仿佛终于找回了一点“家的味道”,可第二天清晨,他还是习惯性地早起、洗漱、收拾行李,搭上了前往广州的高铁。 这套房子,他从不出租、不改作他用,也没有换掉里面旧得发霉的沙发。 今天,何炅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主持的节目陪伴了一代人成长,也影响了无数年轻人。 或许,房子真正的意义从来都不是“住进去”,而是“留着一个可能回来”的念想。 信息来源:搜狐娱乐
1998年,何炅花了100多万在湖南长沙买了一套房子,可是他每次回长沙,却不从
牧童的娱论
2025-05-18 18:19:16
0
阅读:2